
厄爾尼諾現象被發現會引發熱帶內戰
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溫暖乾燥條件對熱帶地區的衝突產生了不利影響
大衛·別洛是《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

厄爾尼諾現象被發現會引發熱帶內戰
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溫暖乾燥條件對熱帶地區的衝突產生了不利影響

更新:地震震動美國東海岸

中國能否以對環境負責的方式安置其蓬勃發展的城市階層?
中國有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的計劃,但可能不切實際。相反,僅僅透過更堅固的建築,它就可以為環境做出很多貢獻

可持續城市能在中東沙漠中崛起嗎?
馬斯達爾旨在成為環境友好型城市未來的源泉,但一些規劃者懷疑它是否能為其他城市提供太多可效仿之處

郊區可以設計成擺脫汽車嗎?
如果居民沒有預見到真正的出行好處,“新都市主義”的公共交通目標可能會失敗

數學能戰勝金融市場嗎?
數學模型有助於評估風險,但那些認為數學可以預測股市漲跌的人要遭殃了

垃圾進,能源出:將垃圾變成生物燃料
用廢物製造生物燃料既賺錢又明智

1980年代的EPA研究將水力壓裂法與飲用水汙染聯絡起來

暫停溺水北極熊發現者的職務是否出於政治動機? 你來判斷

生物燃料的虛假承諾
用植物性燃料替代石油所需的突破被證明難以實現

總統委員會尋求志願者儲存美國核廢料
在決定如何處理核廢料以及將其放置在何處時,一個藍帶委員會建議採取基於同意的方法,而不是國會的法令

陶醉於獨立自主:國產乙醇值得付出代價嗎?
美國沉迷於乙醇——但無論是用玉米還是甘蔗製成,這種作物衍生的生物燃料都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創造力與成癮之間存在聯絡嗎?
成癮始於基因和環境,但由壓力觸發

平流層汙染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
火山或人類注入的硫酸顆粒在過去十年中減緩了氣候變化的步伐

BP墨西哥灣災難期間洩漏的石油中有什麼?

核裂變被證實為地球一半以上熱量的來源

先進的二氧化碳捕獲專案因美國氣候政策“不確定”而被放棄

從核電站到核公園?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未來會怎樣

烏龜來救援:透過野化來修復生態破壞
對島嶼甚至大陸進行野化可能被證明是扭轉生態災難的有效方法

我們如何解決能源貧困問題?

為什麼從化石燃料轉向更清潔的替代能源仍然需要化石燃料

福島核洩漏緩解措施旨在防止放射性洪水
在熔燬三個月後,受損的核電站仍在努力冷卻其核燃料——並應對越來越多的放射性冷卻水

透過終結自然來拯救自然:地球工程學和保護的道德理由 [影片]

世界首次跨大西洋飛行...使用生物燃料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