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計算的量子飛躍?
新型“量子位元”設計或能實現更強大的量子計算機
查爾斯·Q·崔是《大眾科學》的常駐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見於《紐約時報》、 《科學》、《自然》、《連線》和《LiveScience》等刊物。在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量子計算的量子飛躍?
新型“量子位元”設計或能實現更強大的量子計算機

穿越氣體,隱約可見:科學家追蹤地球反物質的起源
暗物質,而非脈衝星,可能是轟擊我們星球的反物質過量的幕後原因

多孔核心或可加熱土衛二的海洋
研究表明,土衛二的內部海洋可以保持溫暖數十億年

太空實驗證明光的量子怪異性
從衛星反射的激光復制了經典的“延遲選擇”實驗

巨型小行星灶神星可能埋藏著冰
一項使用NASA“黎明號”任務資料的最新研究表明,冰可能存在於小行星表面光滑區域之下

附近的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水
來自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資料表明,TRAPPIST-1系統的某些行星可能適宜居住

著名的600年曆史的新星在現代被精確定位
該結果揭示了這些恆星爆炸的長期演化的新線索

奇異的死亡恆星可能是迷你超新星的殘餘
對白矮星LP 40-365的研究可能揭示關於神秘恆星爆炸的新細節

化石揭示了人類和猿類最後共同祖先的樣貌
這個1300萬年前的幼年頭骨可能類似於幼年長臂猿

冰冷的世界可能繞過宜居性
新的研究表明,寒冷的、類火星的行星一旦變暖,將跳過任何類地球階段,直接進入類金星的條件

流浪的“雙行星”被證實是兩顆失敗的恆星
這兩顆共軌執行的褐矮星漂流在距離地球95光年的恆星之間,構成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輕的雙星系統

微型聚變火箭能否徹底變革太空飛行?
一家由NASA資助的小公司正在為太空科學縮小核聚變反應堆的尺寸

X射線雷射使分子中的原子表現得像“黑洞”
研究結果可能改進蛋白質、病毒和細菌的掃描

罕見的超新星或可解開40年的反物質謎團
銀河系的大部分反物質可能來自白矮星的爆炸性碰撞

奇異的恆星再次變暗,天文學家爭先恐後地捕捉它的活動
一項新的觀測活動旨在瞭解一顆恆星,有些人甚至認為這顆恆星可能孕育著外星文明

暗物質並沒有主導早期星系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種神秘物質在早期宇宙的大型星系中最多隻是次要成分

天文學家捕捉到超新星的嬰兒照片
在垂死恆星爆炸後僅幾個小時拍攝的影像揭示了恆星死亡的新細節

是什麼溫暖了遠古火星?
來自NASA“好奇號”漫遊車的新資料表明,這顆紅色星球遙遠的過去令人驚訝地缺乏溫室氣體

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樣蛋白
動物、植物和真菌也可能攜帶這些傳染性病原體

在原子鐘的滴答聲中搜尋暗物質
光學原子鐘可以探測到一個場中行星大小的缺陷,這可能有助於解釋暗物質

有史以來最亮的超新星是由黑洞產生的
一個旋轉的、吞噬恆星的超大質量黑洞可以解釋2015年觀測到的超亮爆炸

NASA概述行星保護優先事項
一份新的報告列出了我們在理解如何避免地球和火星之間交叉汙染方面的25個“知識差距”

逼近巨型幽靈行星
科學家們已將神秘的第九行星的搜尋範圍縮小了一半

柯克與休克:《星際迷航》口述史將粉絲帶回幕後
與一本大膽探索電視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劇之一幕後的“幼稚滑稽劇”、自我衝突、錯失良機和先見之明的兩卷本新書的作者進行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