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學家首次目睹恆星吞噬行星
一顆垂死的恆星吞噬一顆巨行星,預示著我們太陽系在五十億年後的命運
查爾斯·Q·崔是大眾科學的常駐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和《生命科學》等刊物上。在業餘時間,他遊歷過七大洲。

天文學家首次目睹恆星吞噬行星
一顆垂死的恆星吞噬一顆巨行星,預示著我們太陽系在五十億年後的命運

新的破紀錄模擬揭示‘宇宙黎明’
THESAN——迄今為止最大、最詳細的宇宙最初十億年計算機模型——正在幫助設定對 NASA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的期望

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恆星
這顆恆星名為埃蘭德爾,距離地球近 130 億光年

火星上埋藏的‘湖泊’可能只是凍結的粘土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礦藏而非鹹水,是火星南極下方雷達反射的最可能原因

天文學家剛剛增大了一個標誌性黑洞的尺寸
天鵝座 X-1,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一個黑洞,比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

旋轉原子碎片的謎團終於解開
新的實驗解答了數十年來關於分裂原子核碎片如何獲得自旋的問題

木星和土星的大合相是 800 年來最佳——以下是如何觀看
12 月 21 日冬至期間,這兩顆巨行星將在地球的天空中顯得非常靠近

體內 3D 列印或可修復胃潰瘍
體內生物列印也可能有助於修復疝氣和治療不孕症

碳泡沫探測器能否航行到附近的恆星?
在陽光的推動下,“氣泡飛船”可能在 185 年的航行後到達比鄰星

驚喜!冥王星在誕生之初可能擁有地下海洋
這顆矮行星可能比科學家們想象的更適宜居住

‘穿孔卡’ DNA 可能意味著更便宜的大容量資料儲存
這種新方法可能比其他基因儲存嘗試更快更簡便

太空加熱器:科學家找到透過真空傳輸能量的新方法
奈米級實驗表明,量子效應可以在被真空隔開的物體之間傳遞熱量

怪異星系的行星形成盤像摩天輪一樣垂直
軌道偏離的行星世界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常見

超大質量黑洞在星系合併的盛大結局中碰撞
天文學家觀察到以前被氣體和塵埃雲遮蔽的黑洞生長的新細節

巨型冰火山曾經覆蓋矮行星穀神星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小世界存在一個奇怪且出人意料的活躍地質迴圈

引力是量子化的嗎?
正在進行的引力子(攜帶引力的基本粒子)的尋找,是物理學家邁向萬物理論漫長旅程中的關鍵一步

藍色隕石晶體揭示太陽狂野的童年
古代遺蹟證實了我們太陽系動盪的起源

在土星衛星土衛二上發現生命所需的成分
對 NASA 卡西尼號軌道飛行器舊資料的新觀察表明,複雜的有機分子正從這顆小衛星中噴湧而出

驚喜!木星的閃電看起來很像地球的閃電
來自 NASA 朱諾號宇宙飛船的資料揭示了這顆巨行星風暴肆虐的兩極周圍的雷電

是什麼造就了土星餃子狀的衛星?
新的研究表明,小衛星之間的碰撞形成了這些形狀奇特的物體

為星際探測器建造帆將是艱難的,但並非不可能
一項新的研究證實了建造超薄光帆以推動宇宙飛船飛向其他恆星的可行性

黑洞冒名頂替者可能真的是奇異的量子星
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可能的機制,允許“黑星”和“引力星”存在

當人工智慧誤導我們時
一種新的除錯工具可以精確定位導致神經網路出錯的錯誤

在宇宙初期發現最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
當宇宙只有目前年齡的 5% 時,該天體的質量增長到太陽質量的 8 億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