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鏡面,高期望:極大望遠鏡即將啟動
在天文學中,越大通常越好。望遠鏡孔徑(或主光學元件)的尺寸不僅決定了它可以捕獲多少微小的光子,還決定了可以形成的影像的最終解析度。

大鏡面,高期望:極大望遠鏡即將啟動
在天文學中,越大通常越好。望遠鏡孔徑(或主光學元件)的尺寸不僅決定了它可以捕獲多少微小的光子,還決定了可以形成的影像的最終解析度。

類星體、黑洞與洲際射電天文學的起源
不久前,我在《大眾科學》的檔案中看到一篇文章,關於甚長基線射電干涉測量技術的最早期,這是事件視界望遠鏡所採用的技術。

閱讀所有你想看的故事。

研發能否獲得其應得的稅收減免?
創新產業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只要美國研發稅收抵免仍然像國會過山車一樣。

兩種未來可以解釋時間神秘的過去
新理論表明,宇宙大爆炸並非開端,並且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平行宇宙的過去

今晚觀看直播:星際飛行的挑戰
人類學家卡梅倫·史密斯談論長期太空任務的文化和基因影響

與馬特·帕克一起探索神奇維度及更多
如果您碰巧住在英國,馬特·帕克(又名 Twitter 上的 @StandUpMaths)可能不需要介紹。

物理學家抨擊他曾幫助構思的宇宙理論
我喜歡叛教者,相信或更妙的是,構思出一個理論然後反駁它的人。他們恢復了我對科學的信念,因為他們表明科學家可以克服對他們自己頭腦產物的依戀,這對於進步至關重要,並且不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既陌生又熟悉:跟隨好奇號漫步火星
在著陸 822 個火星日後,NASA 的好奇號探測車,搭載著火星科學實驗室,繼續在完全陌生又異常熟悉的景觀中進行非凡的旅程。

火星的首次近距離觀測
今天標誌著 NASA 的水手 4 號宇宙飛船發射 50 週年(1964 年 11 月 28 日)。該任務總共為我們提供了 21 張完整的火星影像,包括這張,我們首次近距離觀察這顆行星——由星際探測器和地球科學家使用粉彩傳輸的資料提供(下文)。

與物理學家基普·索恩解析《星際穿越》的科學
在之前一篇關於克里斯托弗·諾蘭最新大片《星際穿越》的博文中,我讚揚了這部電影的雄心、視覺效果以及演員們出色的表演。

美國粒子物理學計劃著眼未來
在過去的幾年裡,新聞界充斥著大型強子對撞機取得成功的報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

物理學週迴顧:2014年11月22日
這是一個週末讓你不安的想法:暗能量可能正在竊取將宇宙粘合在一起的膠水。一種新型隱形斗篷同時適用於熱流和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