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報告提出了質疑,即出生後數月感染寨卡病毒是否可能損害受感染新生兒的大腦。
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出生五週後,給少量幼年恆河猴注射了該病毒——這個年齡大致相當於三個月大的人類嬰兒暴露於寨卡病毒的年齡——結果發現,儘管猴子如預期般清除了血液中的感染,但這些動物出現了腦損傷和行為問題。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埃默裡大學醫學院兒科助理教授安·查魯迪說:“這是首次以受控方式研究[嬰兒感染]。雖然研究物件是一小群動物,但這確實讓我們更加擔心,在人類嬰兒中,如果他們也同樣暴露於寨卡病毒,可能會出現哪些長期行為或認知問題。”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好訊息是,受感染的猴子沒有出現人類在產前暴露於寨卡病毒後所見的最嚴重問題,包括肢體畸形、聽力和視力喪失以及子宮內可能形成的小頭畸形。然而,在暴露於寨卡病毒的幼年獼猴中,通常負責視覺以及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某些大腦區域發育不正常,並且與未暴露於病原體的對照動物相比,這些動物在行為測試中表現異常。受感染的獼猴的杏仁核和海馬體之間的連線也很弱,這表明在這兩個區域之間傳送的訊號——這些訊號本應幫助幼猴識別和應對壓力情況——會變得緩慢或斷斷續續。
在測試期間,受感染的幼年動物在面對某些威脅情景時表現異常。研究作者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動物難以處理它們應該感到擔憂的資訊。特別是,受感染的猴子不像通常在感到威脅時那樣僵住,並且在壓力情況下表現出的敵意和焦慮也比未感染寨卡病毒的動物少。來自埃默裡大學和其他幾所機構的研究人員的這些發現於週三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該研究涉及八隻猴子。其中兩隻動物作為對照組,未注射病毒,其餘六隻動物被單次注射了一種寨卡病毒株,該病毒株與近年來在巴西傳播的病毒株相似。在感染後的幾天和幾周內,為了進行組織和免疫學分析,對四隻受感染的猴子實施了安樂死。但有兩隻猴子被研究到一歲。研究人員在前六個月的生活中定期掃描這兩隻猴子的大腦,並進行視覺記憶測試(涉及眼動追蹤)。之後,他們透過測試獼猴對人類陌生人的存在或凝視(一個戴著阿爾·戈爾面具的人)的反應,來檢查獼猴對壓力的反應。寨卡病毒在大腦中的作用方式與目前已知的關於該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以及它如何攻擊該器官的情況大致相符。
測試結果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是,受感染動物的記憶力似乎沒有受損;它們在標準視覺回憶測試中表現得與對照組一樣好。不過,查魯迪警告說,更細微的記憶和行為問題可能只會在猴子生命的後期才變得明顯——這種情況類似於對人類兒童的測試,對學齡兒童而不是幼兒進行測試時,資訊量更大。作者還指出了另一個潛在的擔憂領域:之前的猴子研究表明,早期海馬體損傷的獼猴在青春期會表現出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特徵。這引發了關於類似損傷對嬰兒期暴露於寨卡病毒的人的心理健康的長期影響的問題。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兒科傳染病專家卡琳·尼爾森-賽恩斯說:“我們目前還沒有任何資料來支援這一說法,但這只是一個應該考慮的建議。”她研究寨卡病毒,但沒有參與獼猴研究。“我們不確定是什麼引發了精神分裂症的發展,而且我認為我們不能從‘猴子會發展出這種疾病’跳到‘生命早期感染寨卡病毒的孩子會發展成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這有點跳躍,”她說。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學教授史蒂夫·戈德曼也敦促謹慎,因為測試的猴子數量很少,並補充說,腦損傷過於非特異性,無法在現階段指向像精神分裂症這樣的疾病。他說,一般來說,海馬體-杏仁核迴路的損傷可能與包括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焦慮症在內的精神疾病有關。但他補充說,如果寨卡病毒感染髮生在出生後,並且猴子的發現適用於人類,那麼兒童的大腦仍然有可能糾正任何潛在的損害,並完全健康。
鑑於獼猴的最新發現,尼爾森-賽恩斯說,她將改變她對那些詢問是否可以將幼兒帶到該疾病已成為地方性流行地區的父母的說法。“通常我們告訴父母那裡沒有太多資料,但現在我們可以說有一項動物研究表明,以後可能會出現神經功能缺陷——所以如果你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六個月不能帶他們旅行,也許那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儘管尼爾森-賽恩斯稱新的寨卡病毒發現“令人擔憂”,但她強調,這些發現對人類而言尚無定論。特別是,猴子的數量很少,而且獼猴和人類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這可能會影響身體處理感染的方式。還有一種可能性是,接種物——猴子接受的皮下注射中包含的病毒量——可能與一兩次蚊蟲叮咬中存在的病毒量並不真正相關。查魯迪說,目前尚不清楚蚊子吸血傳播寨卡病毒的病毒劑量可能是多少,但她的團隊使用的劑量被認為接近蚊子叮咬的劑量,這是基於之前對與寨卡病毒同科的其他蚊媒疾病的研究。
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仍然沒有關於生命早期暴露於寨卡病毒可能產生的健康影響的明確答案,部分原因是此類研究需要仔細跟蹤和測試,以確定兒童是在子宮內還是出生後感染的。此外,許多感染者沒有症狀,因此很難找到患有該疾病的兒童。醫生們知道一些嬰兒透過母乳餵養感染寨卡病毒的案例,但尚未有關於該暴露導致健康問題的報告。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希望在未來幾年內更好地瞭解嬰兒期寨卡病毒暴露的長期結果,最近資助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將檢查瓜地馬拉嬰幼兒出生後感染該疾病的影響。其領導者的目標是招募約 1,200 人,並透過進一步的測試監測他們的健康結果。
科學家們知道,人類嬰兒的大腦遠未完全發育成熟。在生命的第一年,人類嬰兒學會集中視力、伸出手、探索和學習周圍的事物。我們的大腦在這段時間內也大致增加一倍,而對這個器官的損害可能是災難性的。
查魯迪說,她的團隊有興趣重複其工作的某些方面,但希望嘗試在獼猴出生後的第一年晚些時候感染它們。她說,目標是看看“是否有一個時間視窗,過了這個視窗我們就不會看到同樣的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