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共享的膳食,臉頰上的一個吻:這些社交行為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也使他們的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一項研究表明,即使個人不住在同一個家庭中,人們互動越多,他們的腸道微生物構成也越相似。
該研究還發現,一個人的微生物群不僅受其社交接觸的影響,還受社交接觸的連線的影響。這項工作是多項研究之一,這些研究提出了健康狀況可能受到個體之間微生物群傳播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受到飲食和其他影響腸道菌群的環境因素的影響的可能性。
俄勒岡大學尤金分校的微生物學家凱瑟琳·羅賓遜說,在探索是什麼塑造了一個人的微生物群的過程中,社互動動“絕對是我認為直到最近才被發現的拼圖的一部分”,她沒有參與這項工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發表在11月20日的《自然》雜誌上。
你的就是我的
這項研究的根源在於近20年前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調查了肥胖症如何在社交網路中傳播。在腸道微生物群中發現的某些病毒和細菌已知會改變一個人的肥胖風險,社會科學家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想知道,除了相互影響飲食習慣外,朋友們是否還會將這些微生物傳遞給彼此。“這只是一個我無法放下的想法的萌芽,”克里斯塔基斯說,他位於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的耶魯大學。
自那時以來,一些出版物表明社互動動塑造了腸道微生物群。克里斯塔基斯和他的同事前往宏都拉斯叢林,為這一新興文獻增添內容。在那裡,他們繪製了居住在18個與世隔絕的村莊的人們的社會關係圖,並分析了他們的微生物群,這些村莊的人們主要進行面對面的互動,並且極少接觸加工食品和抗生素,抗生素會改變微生物群的組成。
克里斯塔基斯說:“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因為團隊不得不在偏遠地區設立店鋪,然後將樣本運回美國進行處理。
研究人員發現,配偶和住在同一所房子裡的人分享高達13.9%的腸道微生物菌株,但即使是不住在同一屋簷下但習慣性地一起度過空閒時間的人也分享10%。相比之下,住在同一個村莊但不常在一起度過時間的人只分享4%。還有傳播鏈的證據——朋友的朋友比偶然情況分享更多的菌株。
巴塞羅那龐培法布拉大學的微生物學家米雷亞·巴列斯-科洛默說,這些結果加深了科學家對是什麼塑造了微生物群的理解,部分原因是該團隊研究了腸道微生物的亞種,她沒有參與這項工作。社交接觸者可能偶然分享相同的微生物物種,但除非他們相互傳遞了相同的菌株,否則他們不太可能分享相同的菌株。
重新思考傳播性
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計算生物學家尼古拉·塞加塔說,像這樣的研究“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因為它表明,與微生物群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和抑鬱症)的風險因素可能會透過微生物群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塞加塔沒有參與目前的工作,但他過去曾與巴列斯-科洛默和克里斯塔基斯團隊的成員合作進行類似的研究。
巴列斯-科洛默說,對於難以治療的抑鬱症,將現有療法與針對微生物群的治療方法相結合可能會改善護理。
但是人們不應該因為害怕“感染”他人的微生物群而避免社互動動。社互動動可以傳播健康微生物群的成分,並具有無數其他好處。巴列斯-科洛默說,“密切接觸對我們來說不是壞事。恰恰相反——它們是有益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24年11月20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