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擁有超能力

如何利用犯錯的奇特力量

2006年10月5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恐怖組織基地組織的二號人物阿布·艾尤卜·馬斯里在伊拉克哈迪塞的一次突襲中被擊斃。如果這一事件屬實,它將成為全球反恐努力的輝煌成就,但事實上,馬斯里並沒有死亡。國際媒體和美軍在突襲中對馬斯里的下落判斷失誤。馬斯里被證明是一個狡猾且難以捉摸的人物,他至少在2007年5月6日被《經濟學人》再次宣佈死亡,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4月,被多家知名報紙和網站宣佈死亡。主流媒體和軍事情報的這一失敗表明,人類普遍容易陷入誤信;而且,在比頂級恐怖分子死亡更為平凡的事情上,對真相的誤解也在困擾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錯誤的信念會帶來動盪和誤解,這名聲不好。就連像托馬斯·傑斐遜這樣開明的思想家也指出,“與其有錯誤的觀點,不如沒有觀點;與其相信錯誤的事情,不如什麼都不信。” 錯誤的信念可能意味著戰爭與和平的區別,例如古巴導彈危機或最近在伊拉克追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事件。即使是常見的、小的錯誤信念也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例如對預約時間的誤解會導致錯過航班、錯過工作和錯過機會。

然而,最近,在《行為與腦科學》期刊中,心理學家瑞安·麥凱和哲學家丹尼爾·丹內特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犯錯是否在某些情況下是正確的。他們認為,錯誤的信念對你有好處,至少在某種特定的方式上是這樣。麥凱和丹內特系統地評估了各種不同型別的錯誤信念——從病理性的妄想到對事實的有偏見的近似——它們的進化價值。例如,錯誤地認為每個人都想傷害你,這對人類的生存是不利的,因為它會妨礙與他人建立密切關係的能力。錯誤地認為僅僅佩戴銅護身符就可以治癒疾病,而實際上有現成的藥物,同樣不利於生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以支援我們的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麥凱和丹內特得出結論,只有一種錯誤的信念經得起考驗,他們稱之為“積極錯覺”。積極錯覺指的是對自己的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對未來的不切實際的積極樂觀態度,以及對個人控制的不切實際的看法。麥凱和丹內特認為,積極錯覺是適應性的,因為它們不僅能增強心理健康——誰不喜歡認為自己比別人更好——而且還能增強身體健康。

心理學家雪萊·泰勒及其同事在過去25年裡牽頭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積極錯覺與身體健康益處之間存在一致的關係,包括疾病的康復。泰勒的研究表明,對自己的健康結果持有不切實際的積極看法的HIV陽性個體存活時間更長,疾病程序也更緩慢。在一組類似的研究中,泰勒對乳腺癌患者進行了廣泛的採訪,結果表明,那些患病後情況最好的患者是那些積極錯覺使他們獲得了意義感、掌控感和對自己的積極看法的患者。這些發現並不是說,被診斷出患有致命疾病應該立即成為微笑和慶祝的原因。事實上,在絕境中找到樂觀可能非常困難:作家芭芭拉·艾倫賴希在她最近一篇批判積極思考的評論文章《光明的一面》中描述了她對有人建議她將自己的乳腺癌診斷視為“禮物”而不是問題的沮喪。儘管如此,大量的心理學研究支援積極思考與積極健康結果之間的關係。

積極錯覺透過多種心理機制發揮作用,甚至直接影響生理和神經內分泌反應。泰勒的研究表明,通常進行不切實際的自我提升的人對壓力的心血管反應也較低,心血管恢復速度更快,皮質醇水平也較低,皮質醇是一種與壓力增加相關的激素。

儘管關於不切實際的樂觀帶來的好處的研究結果很可靠,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積極錯覺都是積極的,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它們弊大於利。例如,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對麥凱和丹內特的文章做出了回應,他指出人們吸菸時錯誤地認為自己可以避免患上重病,並且過於樂觀地認為自己能夠獨自控制高血壓,儘管醫生要求他們嚴格飲食。在總結他的論點時,鄧寧問道,是否有人會同意以下說法:“在飛行時,我希望我的飛行員對自己在惡劣天氣下的操作能力過於自信。”

儘管有些人不同意積極錯覺的適應性價值,但其他人則認為,積極錯覺不是唯一對人類功能和生存有價值的錯誤信念類別。在對麥凱和丹內特的另一篇回應中,心理學家喬希·阿克曼、傑內薩·夏皮羅和喬恩·曼納指出消極信念(對自身、未來或個人控制的不切實際的悲觀看法)在親密關係和群體互動中可能同樣重要。例如,在人際關係中,女性普遍傾向於低估男性對浪漫承諾的興趣,這種信念實際上會導致男性在求愛中投入更多精力,從而穩定關係。

為了回應這些批評,丹內特和麥凱承認,在某些情況下,特定的錯誤信念是否具有適應性可能存在情境差異。不可否認的是,錯誤信念、誤解和自我欺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關於這個主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理解,我們的不準確、錯誤信念和錯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健康的,而這種信念——無論是否是虛幻的——都應該能提供安慰。

 

您是科學家嗎?您最近是否讀過一篇您想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那麼請聯絡《心靈事務》的聯合編輯加雷思·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一位普利策獎獲獎記者,他在那裡編輯《星期日思想》版塊。可以透過garethideas AT gmail.com與他聯絡。

 

 

Adam Waytz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s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His research uses methods from social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to study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perceiving mental states in other agents and to investigate processes related to social connection, meaning-making, morality and ethics. Professor Waytz's research has been published in leading journals such as Psych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and Psychological Review. In recognition of his work, Professor Waytz received the 2008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ward from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Professor Waytz received his BA in Psychology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his PhD in social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received a National Service Research Award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to complete 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at Harvard University.

More by Adam Wayt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