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對某個主題了解很多,那麼信任我們的直覺是合乎邏輯的,對嗎?新的研究表明,事實恰恰相反:自稱的專家更有可能成為一種被稱為過度聲稱現象的受害者,聲稱自己知道實際上並不瞭解的事情。
人們過度聲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渴望影響他人的觀點——當人們認為自己正在被評判時,他們會試圖顯得更聰明。然而,有時過度聲稱並非出於故意;而是一種對知識的誠實高估。
在七月份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系列實驗中,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測試了人們在各種情境下過度聲稱的可能性。在前兩個實驗中,參與者首先評價了自己對各種主題的知識掌握程度,然後評價了自己對15個術語的熟悉程度,其中三個是虛假的。人們對某個特定主題的知識評價越高,他們就越有可能聲稱自己知道該領域中的虛假術語。在第三個實驗中,額外的參與者進行了相同的測試,但一半的人被警告說有些術語是虛假的。警告普遍減少了過度聲稱,但並沒有改變自我認知知識與過度聲稱之間的正相關關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最後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透過給一組參與者一個困難的地理測驗、一組簡單的測驗和一組沒有測驗來操縱參與者的自我認知知識。參加簡單測驗的參與者隨後認為自己比其他組的參與者更瞭解地理,因此更可能在隨後的測試中過度聲稱自己知道虛假術語。
結果表明,如果您認為自己對某事瞭解很多,您可能需要仔細檢查,以免陷入略讀似乎熟悉的單詞和概念的陷阱。此外,研究人員指出,那些認為自己比實際瞭解更多的人可能不太願意繼續深造,或者他們可能會就自己不完全理解的主題提供建議。因此,下次當您收到一位自稱專家的建議時,您可能需要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