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法承受真相——至少在 Twitter 上是這樣

研究人員發現,虛假資訊的轉發可能性比真實事件的忠實報道高出約 70%

虛假資訊的傳播速度和範圍遠遠超過真相 在 Twitter 上——儘管人們很容易將此歸咎於自動化的“機器人”程式,但人類使用者才是罪魁禍首。這些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從他們最近對新聞如何在微博網站上傳播的研究中得出的兩個結論。他們的研究結果,本週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解釋了陰謀論(以及誤導性和完全不正確的資訊)如何在社交媒體上淹沒確鑿、清晰的事實。

研究人員發現,虛假新聞——該研究將其定義為以真相形式呈現的不準確資訊或以事實形式呈現的觀點——平均而言,被轉發的可能性比忠實報道實際事件的資訊高出約 70%。他們分析了 2006 年至 2017 年間 300 萬人在 Twitter 上釋出的約 126,000 條新聞報道。準確的新聞很少能覆蓋超過 1,000 人,但最突出的虛假新聞專案通常覆蓋 1,000 至 100,000 人。特別是政治新聞的傳播速度比關於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科學、都市傳說或金融資訊的新聞快三倍以上。

當研究人員使用演算法來篩選掉可能是機器人釋出和傳播的推文時,虛假和真實新聞的傳播速度仍然相同。機器人並沒有明顯偏袒某一種型別的新聞,這表明 Twitter 使用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虛假新聞和真實新聞傳播方式之間差異的幕後推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社交機器實驗室 (LSM) 的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合著者 索魯什·沃蘇吉 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管理學教授、研究合著者 西南·阿拉爾 說:“人類的決策比我們想象的更影響虛假新聞的傳播。” 阿拉爾說,在最近所有對機器人的關注中,這一發現讓他感到驚訝——不僅在媒體上,而且在參議院和眾議院情報委員會面前的證詞中也是如此。“瞭解機器人的真正影響非常重要,因為這將影響我們如何處理虛假新聞的傳播,”他說。

政治可能是傳播虛假新聞的動機之一。但 LSM 主任、研究合著者 德布·羅伊 說,更大的問題可能是人們試圖在社交媒體廣告生態系統中賺錢,而該生態系統會獎勵那些最吸引眼球的故事。“我們發現兩極分化是一種很棒的商業模式,”他說。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瀏覽了六個事實核查網站——snopes.com、politifact.com、factcheck.org、truthorfiction.com、hoax-slayer.com 和 urbanlegends.about.com——以查詢這些網站審查過的常見新聞報道和謠言。“然後我們在 Twitter 上尋找這些故事的足跡,包括指向我們調查的故事的連結,嵌入在推文中的連結,關於這些故事的沒有連結的推文,以及與這些故事相關的照片模因,”沃蘇吉說。

研究人員認為,虛假資訊可能更廣泛地傳播,因為它以真相通常無法做到的方式迎合了色情或有爭議的元素。“當你不受現實束縛時,更容易變得新穎和令人驚訝,”羅伊說。(Twitter 是 LSM 的資金來源之一,但羅伊說他的實驗室“被 Twitter 賦能,但不受 Twitter 指導或直接影響”)。Twitter 沒有立即回覆置評請求。

Facebook 呢?

儘管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專注於 Twitter,但他們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可能也適用於其他社交媒體。很難確定,因為 Twitter 是少數幾個與公眾共享相關資料的平臺之一。東北大學政治學和計算機與資訊科學教授 大衛·萊澤 說:“平臺製造商和獨立研究人員(例如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之間需要進行更多合作。”萊澤熟悉麻省理工學院的 Twitter 研究,但沒有參與其中。

調查更多平臺對於理解社交媒體虛假新聞問題的範圍至關重要。研究表明,更多人從 Facebook 獲取新聞,而不是從 Twitter 獲取,但很難說哪個網站更容易受到操縱,萊澤說。他說,在 Twitter 上,人們更有可能接觸到各種各樣具有不同議程的使用者。“在 Facebook 上,你擁有更有可能彼此認識的人分享資訊,因此分享的目的可能不如在 Twitter 上那樣是為了欺騙,”萊澤補充道。Facebook 拒絕就本文置評。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全球傳播學教授 馬修·鮑姆 說:“Facebook 顯然是這場對話中的龐然大物,但它們遠不如 Twitter 透明。” “當然,Twitter 很重要,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研究該平臺上的傳播模式學到很多東西。但歸根結底,你將不得不找到一種與 Facebook 合作的方式。” 鮑姆說,他和肯尼迪學院的同事正準備研究社交媒體以外的平臺的潛在作用,包括 WhatsApp 和其他直接訊息工具。

虛假與偽造

鮑姆和萊澤是一個團隊的成員,該團隊與人合著了 本週《科學》雜誌上的另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線上傳播的虛假和誤導性資訊的影響,以及干預的潛在方法。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不同,後者避免說“假新聞”並將該術語稱為“無可救藥地兩極分化”,鮑姆、萊澤和他們的同事接受了它。萊澤承認,關於“假新聞”這個詞有很多爭論,“因為唐納德·特朗普和其他人選擇將其武器化”。“我們也有這些擔憂,但也意識到任何描述這個問題的術語都可能被類似地武器化。” 鮑姆補充說,考慮到所用語言的內在歧義——包括假新聞、虛假新聞、誤傳和虛假資訊等術語——他們更喜歡使用如此多人已經開始與該問題聯絡起來的詞語。

無論問題被稱為什麼,解決方案仍然難以捉摸,尤其是在事實核查網站本身經常被指責存在偏見的時候。“人們不喜歡被告知他們是錯的,所以他們傾向於找到一種方法來反駁他們的觀點,即使他們的觀點已經被駁斥——然後將偏見歸咎於不同意他們的事實核查網站,”鮑姆說。另一個問題是,事實核查需要重新浮出水面的虛假宣告才能揭穿它們,而人們常常會記住虛假資訊,而沒有回憶起他們閱讀它的背景。因此,鮑姆補充說,“我們必須找到事實核查的最佳方式,包括在哪裡以及如何呈現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