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對祖母烤箱裡烤出來的餅乾懷有美好的回憶?你是否喜歡回憶你和你的同學們過去覺得非常搞笑的笑話和惡作劇?在輾轉反側的夜晚,一趟久遠旅程中火車的呼嘯聲是否會在你的腦海中縈繞?如果你的回憶有時會喚起對過去的傷感懷念,那麼你就知道體驗懷舊是什麼意思了。
你並不孤單。在2006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79%的受訪學生(共172名)表示他們每週至少有一次懷舊的想法;16%的人報告說每天都有這樣的時刻。懷舊並不侷限於任何文化、人生階段或精神健康狀態。我們的南安普頓團隊在健康的成年人和兒童,以及患有痴呆症的患者身上都發現了這種情感。
然而,可能會讓你驚訝的是,懷舊具有重要的功能。沉浸在回憶中,並非浪費時間或有害的放縱,而是可以提升情緒、增強自尊和加強人際關係。簡而言之:懷舊是心理健康的源泉。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懷舊的系統研究直到大約30年前才為人所知,但醫生早在17世紀就使用了這個術語。它源於希臘詞nóstos(“迴歸”)和àlgos(“痛苦”),因此懷舊的字面意思是,渴望迴歸——到一個地方、一個時代、一種生活方式——所產生的痛苦。瑞士醫生約翰內斯·霍費爾創造了這個術語,用來描述在歐洲君主軍隊中服役的瑞士僱傭兵的行為。據報道,這些士兵飽受對家鄉的執著渴望的折磨,這表現為歇斯底里的哭鬧、焦慮、心悸、食慾下降和失眠。霍費爾認為懷舊是一種疾病。
在19世紀,懷舊帶上了弗洛伊德式的色彩。精神分析學家將傷感的渴望解釋為一種病態的憂鬱形式。有些人稱之為“移民精神病”,這是一種現已不被認可的、最近被移植人口的疾病;另一些人則將其歸因於未解決的悲傷和抑鬱。這些悲觀的定性描述中有一些一直沿用到20世紀80年代。
救贖的故事
心理學家對懷舊的理解的轉折點出現在1979年,當時美國社會學家弗雷德·戴維斯發現,人們將懷舊與“溫暖”、“舊時光”和“童年”等積極的詞語聯絡起來;相比之下,思鄉主要帶有悲傷的含義。然而,直到2006年,科學家們才首次詳細研究了懷舊的想法。一個研究小組,其中包括我們中的一位(塞迪基德斯),由我們在南安普頓的同事,荷蘭心理學家蒂姆·維爾德舒特領導,分析了發表在Nostalgia(一本致力於描繪20世紀中期生活的美國雜誌)上的文章。研究人員接下來要求學生們回憶起一段懷舊的記憶,並儘可能精確地描述它。然後,他們按主題對學生們的陳述進行分類,並將其與雜誌文章的類似分類進行比較。
對雜誌文章和學生回答的分析都產生了相似的結果。懷舊,似乎是一種特殊的自傳體記憶:大多數人在懷舊的倒敘中都扮演著主角。這些回首往事往往側重於人際關係:三分之一的懷舊想法涉及其他人。而懷舊的記憶往往以所謂的救贖主題或掌握順序為特色——一個故事情節,以糟糕的經歷開始,從中產生一些美好的事物。例如,我們的一位研究物件寫道:“我的奶奶那個週末去世了,即使這很糟糕,但對我的奶奶和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解脫。當我回顧這件事時,我為我的媽媽和她應對的方式感到驕傲;這顯示了她對她自己母親的無限愛和奉獻。”另一個可能成為懷舊記憶的經歷的例子:一個憂心忡忡的學生打電話給大學查詢考試成績,得知自己通過了,感到無比的喜悅和欣慰。在描述懷舊記憶時,人們不太可能報告美好的開端和災難性的結局。
由於掌握順序的出現頻率遠高於惡化順序,維爾德舒特團隊將懷舊歸類為一種主要為積極的情緒。而測試物件的自發自我評估證實了這個結論:他們認為他們的大部分記憶都是令人愉悅的。一位研究參與者的這句話簡潔地總結了懷舊記憶的積極的傳記和社會性質:“我覺得我對他來說真的很重要,沒有人像我這樣親近。我們有自己的‘程式碼’,我們會互相交談,這樣就沒有人知道我們在說什麼。”
悲傷中誕生的想法
像任何情緒一樣,懷舊的感覺必須由某些外部或內部事件觸發。調查其觸發因素的一種方法是簡單地要求人們描述他們體驗這種情緒的情況和精神狀態。當維爾德舒特和他的團隊向他們研究的參與者提出這個問題時,最常被提及的懷舊先兆,38%的受訪者提到的是心境惡劣——一種抑鬱、焦慮或易怒的情緒——而34%的心境惡劣的參與者將孤獨感列為他們的觸發因素。
為了測試懷舊是否確實在一個人感到悲傷時更頻繁地發生,維爾德舒特團隊邀請了62名心理學本科生到他們的實驗室。受試者被隨機分配閱讀三篇報紙文章中的一篇。三分之一的受試者閱讀了一篇關於動物園裡一隻北極熊出生的文章,旨在讓他們心情愉快。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試者閱讀了一篇令人沮喪的文章,關於2004年12月襲擊亞洲和非洲的海嘯。剩下的受試者閱讀了一篇內容中性的文章,關於惠更斯探測器登陸土星的衛星土衛六。然後,志願者們被要求報告他們有多麼懷念過去的某些方面。選擇包括“過去人們的樣子”、“我度過的假期”、“我的寵物”、“過去的電視節目和電影”以及“我曾經擁有的感覺”。那些閱讀了悲傷文章的人比其他組的人更執著於過去——特別是對他們親近的人的想法:他們的家人、他們愛的人、他們的朋友。
被拋棄的感覺也會引發懷舊。在後來的一個實驗中,維爾德舒特團隊要求測試物件填寫一份問卷,並告訴他們這份問卷旨在評估他們的孤獨程度。然後,研究人員向參與者提供了關於他們回答的虛假反饋。一半的志願者被告知他們的回答反映了一種被拋棄感;另一半則被告知相反的情況。透過這種方式操縱,兩組人都填寫了一份懷舊清單,以檢視他們有多麼懷念過去的18個要素,例如家庭、學校和童年玩具。
結果與之前研究的發現幾乎相同。那些確信自己感到孤獨的測試物件,表現出與閱讀了悲傷文章的人相同的對過去人際關係的渴望。
這些研究得出了一個一致的畫面:當人們感到情緒低落或孤獨時,他們往往會變得懷舊。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悲傷是否會導致人們毫無成效地沉湎於他們現在的處境與早年更快樂的時光之間的對比?或者,人們是否將懷舊作為一種情緒增強劑?我們決定找出答案。
與他人聯絡
2006年,南安普頓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重點研究懷舊如何影響心理健康。維爾德舒特和他的同事首先要求測試物件回憶起特別帶有懷舊色彩的情境。然後,作為衡量這些沉思如何影響他們的情緒的指標,參與者報告了他們當前的情緒,特別是他們感到“被愛”、“被保護”、“重要”、“自尊心高”、“快樂”、“滿足”、“悲傷”和“憂鬱”的程度。最懷舊的受試者在幸福感、社會融合和自尊的三項指標中都表現出高分。換句話說,懷舊的思考——我們早些時候發現它經常是由悲傷和脫節感引發的——會產生更快樂的情緒。
我們的同事懷疑,有一個因素特別解釋了懷舊對情緒的積極影響:社會融合感。我們開始測試懷舊是否會使人們感到歸屬感。在我們的實驗室裡,我們要求參與者評估他們在三個領域的社會能力:他們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他們對他人敞開心扉表達感受的能力;以及他們給朋友提供情感支援的能力。最有可能進行懷舊思考的參與者在所有三項社會技能的衡量標準中都比對照組的人表現得更好。
這種社會粘合劑效應似乎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不僅僅是懷舊在西方文化中發揮作用的一種人為現象。在一項2008年的研究中,南安普頓團隊與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實驗設定與南安普頓早期的研究相似,只是現在的測試物件是中國大學生。研究人員要求一些學生沉浸在懷舊的回憶中,而另一些學生則回憶起一段普通的記憶。然後,參與者評估瞭如果時局艱難,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從朋友和家人那裡獲得多少支援。結果再次表明,僅僅回憶起一段懷舊的記憶就足以使人們更加確信他們朋友的支援。對過去的渴望似乎增強了我們的社會支援感,而與文化背景無關。
快樂的結局
“能夠滿意地回顧自己過去的生活,就等於活了兩次,”公元一世紀的羅馬詩人馬庫斯·瓦萊裡烏斯·馬提雅爾寫道。事實上,懷舊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從悲傷和孤獨中恢復過來,而且美好的回憶可以預防未來不良情緒的侵襲。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北達科他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克萊·勞特利奇和南安普頓團隊讓志願者直面他們自己的死亡的想法,看看懷舊是否可以減輕這種典型的恐懼。
在一個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一半的志願者寫一篇短文,內容是關於一個讓他們感到懷舊的特定情境。另一半參與者寫了一篇關於他們過去經歷的普通事件。接下來,參與者被重新分組為兩個新組。第一組被要求書面回答兩個問題:“什麼情緒會引發對你自身死亡的想法?”以及“你認為當你死亡時,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在你死後會發生什麼?”第二組被要求寫一篇關於過去重要考試不及格的文章。
最後,參與者被要求完成一項任務,該任務測試了心理在多大程度上無意識地關注著死亡的問題。他們必須使用28個單詞片段(例如“coff”),並提出一個包含該片段的完整單詞。其中六個片段可能是與死亡有關的單詞的一部分(“coffin”),也可能是更中性的術語的一部分(“coffee”)。
早些時候一直在思考自己死亡的參與者更傾向於選擇病態的詞語。然而,這種傾向在懷舊者中並不明顯。那些在研究開始時反思美好回憶的人,完成詞語片段的方式與實驗第二部分回顧了他們不及格考試的參與者相似。
儘管懷舊似乎是一種有效的天然情緒增強劑,但對於一個龐大的群體來說,這種益處可能更加難以捉摸:抑鬱症患者。邁阿密大學的心理學家朱塔·喬爾曼領導的200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與健康人相反,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患者在想到他們學生時代快樂的時刻時,並不會變得更快樂。事實上,情況恰恰相反。
原因似乎是抑鬱症患者不容易認同他們過去更快樂的自己。威爾士卡迪夫大學的我們中的一位(格鮑爾)領導的200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悲傷的人認為他們記憶中積極的“我”與他們現在消極的自我認知之間幾乎沒有相似之處。相反,他們認為這個積極的“我”位於遙遠的過去,並得出結論:“與我過去的樣子相比,我今天絕對是一個失敗者。”因此,抑鬱症患者在回憶起一段快樂的記憶後,可能會感覺更糟。
但並非所有快樂的想法都是一樣的。事實上,懷舊具有使其與其他積極記憶不同的特徵,而這些區別指出了懷舊可能幫助抑鬱症患者的方式。根據維爾德舒特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懷舊的回憶比單純的積極記憶更復雜、更生動。它們經常包含的救贖順序可能潛在地鼓舞長期不快樂的人;畢竟,如果過去的事情進展順利,那麼它可能會再次以這種方式發生。
我們正在準備一項研究來測試情況是否如此。我們打算要求抑鬱症患者和健康人回憶起過去的三幅影像:一幅是他們五年前的自己的形象,僅從他們的積極屬性方面進行刻畫;一幅是同一時間的影像,僅從他們的消極屬性方面進行刻畫;以及一個純粹的懷舊事件,涉及對過去的渴望和掌握或救贖順序。我們預計只有懷舊事件將有助於改善抑鬱症患者的自我形象,而其他兩種記憶,包括積極的記憶,可能會使其惡化。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似乎懷舊不僅能培養幸福感,而且像盔甲一樣保護心靈免受黑暗思想的侵襲,抵禦未來心理上的衝擊。我們的研究表明,懷舊的記憶尤其詳細和生動,部分原因是我們傾向於比其他記憶更勤奮地培養它們。事實上,我們越是看到懷舊如何為受傷的心理提供慰藉,就越能看到將懷舊視為病態弱點的觀點消退到遙遠的,在這種情況下是不那麼美好的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