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打哈欠不具傳染性

研究結果可能歸因於自閉症患者對臉部線索的不注意,而不是同理心減弱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經西蒙斯基金會旗下編輯獨立部門SFARI.org許可轉載。(在此處查詢原始報道。)

無聊、疲倦、飢餓和壓力都可能引發打哈欠。當人們看到或聽到另一個人在做出這種非自主的動作時,甚至會“感染”打哈欠,這種現象被稱為社交性打哈欠。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共享行為是一種同理心形式,可以加強群體的聯絡:例如,一個昏昏欲睡的人打哈欠,引發其他人也這樣做,這可能會導致一致要求上床睡覺。人類並不是唯一會產生同情性打哈欠的物種:會對人類的哈欠做出反應,而黑猩猩狒狒也會彼此同步打哈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自閉症兒童顯然對社交性打哈欠沒有反應,這促使一些研究人員將此歸咎於他們與生俱來的同理心障礙。

一項新的日本研究表明,相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錯過了面部線索,例如閉著的眼睛,這些線索使打哈欠具有傳染性。這項研究於7月22日發表在《自閉症研究與治療》雜誌上。

研究人員說,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錯過了這些線索,是因為他們避免看別人的臉。但這可能並不能完全解釋。例如,一項2009年的小型研究發現,即使僅僅聽到另一個人打哈欠,正常發育的兒童也會打哈欠,但自閉症兒童不會

捕捉線索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設定了兩個實驗,以確定自閉症兒童是否足夠關注別人的臉,以捕捉社交性打哈欠。

在第一個測試中,26名自閉症兒童和46名對照組兒童佩戴了眼動追蹤裝置,同時觀看人們打哈欠或保持靜止的影片片段。研究人員要求孩子們數一數影片片段中有多少人戴著眼鏡,以確保他們看著人們的眼睛。只有當眼動追蹤器驗證孩子們將目光固定在眼睛上時,影片才會顯示打哈欠的人。

在第二個測試中,22名自閉症兒童和29名對照組兒童觀看了影片片段,這次是數影片中有多少人留著鬍鬚。同樣,只有當孩子們專注於嘴巴區域時,才會播放打哈欠的序列。

總的來說,大約30%的自閉症兒童對打哈欠的人的影片做出了打哈欠的反應——這一比例與對照組相當。這表明,自閉症兒童缺乏社交性打哈欠並不是由於他們天生缺乏同理心,而是因為他們不注意面部線索。當他們像在這些實驗中那樣被引導去看臉時,他們的表現和對照組一樣。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預期看眼睛會比看嘴巴引發更多的打哈欠,但兩項測試都引發了相同程度的社交性打哈欠。研究人員說,有可能兩組兒童在嘴巴實驗期間也看著打哈欠者的眼睛,這可能引發了他們的同情性打哈欠。或者,可能還有另一個因素參與社交性打哈欠,而研究人員沒有測量到。

此外,在這兩項測試中,所有參與者在觀看打哈欠者的影片片段時,都比觀看靜態面孔時打哈欠更多。這表明,當被引導去看別人的臉時,自閉症兒童會像對照組一樣反射性地打哈欠。

研究人員建議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進行關於傳染性打哈欠的額外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會在社交性打哈欠方面遇到困難,以便更好地理解這種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