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寫滿情緒:罕見病症為我們如何解讀情緒提供線索

能感受到他人觸控的人們為我們如何解讀情緒和產生共情提供線索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對於在社交世界中游刃有餘至關重要。但是,共情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部分基於轉瞬即逝的面部表情。研究表明,我們透過有效地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來產生共情:例如,當我們觀察到某人感到悲傷時,我們會透過啟用大腦中在我們自己感到悲傷時也會啟用的相同區域來模擬他們的體驗。

二月份發表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使用患有“映象觸覺聯覺”的罕見個體來支援這一觀點。當觀看另一個人被觸控時,這些人實際上會在自己身體的相同部位感受到觸控。神經科學家邁克爾·班尼西及其在倫敦大學學院的同事測試了這種模擬他人體驗的增強能力是否會導致八名映象觸覺聯覺者在識別面部表情中蘊含的情緒方面表現出色。他們的確如此,正確識別了測試面部表情的 92%,而對照組的識別率為 81%。他們的成功可能源於他們的模擬專業知識,而不是對人臉的一般敏銳度,因為進一步的實驗表明,他們在識別人身份方面並不比對照組更出色。

班尼西說,對於我們這些沒有映象觸覺聯覺的人來說,模擬過程是相同的,但不太明顯。因此,下次當您發現自己同情看起來悲傷的人時,請感謝您大腦中讓您皺眉的部分。

SA Mind Vol 22 Issue 3本文最初以“臉上寫滿情緒:罕見病症為我們如何解讀情緒提供線索”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2 卷第 3 期(),第 7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711-7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