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奧巴馬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達成了一項歷史性的氣候變化協議,承諾世界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將在未來十年各自大幅削減排放,並將共同努力達成一項新的全球協議。
美國將在2025年之前將排放量在2005年的水平上減少26%至28%,白宮宣稱,這個目標“在現有法律下”即可實現,也就是說,無需國會透過立法。中國承諾最遲在2030年達到快速增長的排放峰值,同時在同一時期將其非化石能源的份額提高到20%。
美國的目標已經受到共和黨人的抨擊,將於2020年生效,並將成為美國為明年預計在巴黎簽署的新全球協議提供的官方方案。白宮表示,美國將把減排速度從目前平均每年1.2%提高到未來十年初的每年2.3%至2.8%。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美國排放量減少80%。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與此同時,中國將部署多達1000吉瓦的新核能、風能、太陽能和其他零排放發電能力,以實現其目標。
奧巴馬在與習近平舉行的聯合新聞釋出會上說:“這是美中關係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它表明了當我們在一個緊迫的全球挑戰上共同努力時,什麼是可能的。”
奧巴馬指出,中國以前從未同意達到排放峰值,他說,他希望世界兩大經濟體能夠引導其他國家在巴黎會議上達成一項新的全球協議。
奧巴馬說:“我們有特殊的責任來領導世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 “我們希望鼓勵所有主要經濟體都雄心勃勃。”
這項醞釀了數月的協議是在習近平的官邸共進晚餐後達成的,此前雙方就從貿易到海事爭端等有爭議的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雙邊會談。政府官員表示,原定五小時的會議持續了七個小時。
民主黨人和其他人稱讚“突破”
活動人士稱這項宣告簡直是劃時代的。就在共和黨人在中期選舉中奪取美國參議院控制權一週後,它發出了一個早期訊號,表明奧巴馬無意放棄採取行政行動來控制碳汙染。與此同時,隨著旨在敲定2015年全球協議的關鍵聯合國談判定於下個月在秘魯利馬舉行,支持者表示,這個訊息來得正是時候。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說:“這項聯合宣告為2015年末在巴黎達成一項有意義的、具有前瞻性的、普遍的氣候協議提供了實際和政治動力,並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不是五年或十年的計劃,而是一項長期承諾,在本世紀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前參議員蒂姆·沃思(科羅拉多州民主黨人)曾任克林頓總統時期的全球事務副國務卿,現任聯合國基金會副主席,他稱這項宣告是“我們一直在等待的政治突破”。眾議員亨利·韋克斯曼(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人)稱其為“歷史性突破”,有一天可能會被視為氣候問題的“轉折點”。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斯塔文斯長期以來一直是聯合國氣候談判的觀察員,他稱北京協議是“在我看來,過去十年中最重要,甚至可能是過去20年中最重要的進展”。
他說,在充滿爭議的外交談判史上,中國首次採取了具體步驟,擺脫了當前《京都議定書》的規則,該規則要求只有少數工業化國家單方面採取行動,而數百個發展中國家則在自願的基礎上採取行動。他將其描述為中國領導層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的跡象——不僅是關於氣候變化,而且是關於其在世界上的角色。
斯塔文斯說:“現實是,如果說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那麼中國人意識到21世紀可能是中國的世紀。如果這是你的世紀,你就應該領導。”
美國進步中心高階研究員、美國國務院氣候變化問題特使託德·斯特恩的前幕僚長彼得·奧格登稱,該協議標誌著自兩國在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公開爭吵以來,兩國關係取得了多大的進展。
他說:“在一年前的哥本哈根,發生這種情況是不可想象的。”
不過,奧格登指出,2015年協議的一些關鍵問題仍未解決——例如協議將採取何種法律形式,各國將如何證明他們在減緩目標方面取得了進展,以及富裕國家將拿出多少資金來幫助貧窮國家減少碳排放併為氣候變化的影響做好準備。
他說:“這是拼圖中至關重要的一塊,但還有其他部分。”
海外領導人對這項宣告表示讚賞。但是,那些推動各國將全球氣溫在本世紀中葉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攝氏度以下的人——科學家說,超過這個點,影響將是災難性的且不可逆轉的——也呼籲採取更多行動。
馬紹爾群島外交部長託尼·德布魯姆說:“這是第一步,但不是最後一步。”馬紹爾群島是一個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島國。德布魯姆稱北京協議是“應對氣候變化鬥爭中的一個分水嶺時刻”,但表示最大的汙染國必須採取更多行動,以使曲線轉向聯合國建議的到2025年將排放量限制在400億噸。
他說:“擬議的目標意義重大,但我們尚未走上正軌。”
隨著經濟增長,中國的煤炭消費量正在放緩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北京氣候與能源活動家李碩表示贊同。
李說:“我們歡迎這項宣告,但這應該是底線,而不是上限。我們認為中國可以比2030年更早達到碳排放峰值。”
李認為,中國排放量達到峰值的最佳方式是政府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限制煤炭消費。今年前九個月,消費量已經放緩,甚至開始下降。在本週早些時候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中國將努力到2020年將其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以內。
李說:“我不擔心中國和美國無法兌現他們的承諾。如果他們無法實現目標,他們就不會宣佈它。” “我擔心的是他們會停留在目標上,而不會進一步推進。”
與此同時,美國共和黨人誓言要徹底阻止這項協議。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在給ClimateWire的一份宣告中稱,這項聯合計劃“不切實際”,並堅稱碳減排將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
麥康奈爾說:“我們的經濟無法承受總統的意識形態‘煤炭戰爭’,這場戰爭將加劇對中產階級家庭和苦苦掙扎的礦工的擠壓。” “總統這個不切實際的計劃,將甩給他的繼任者,將確保更高的公用事業費率和更少的工作崗位。總統說他的政策已在選票上,美國人民已經發聲反對它們。現在是多聽取意見,少製造破壞就業的繁文縟節的時候了。減輕環保署法規已經造成的負擔將繼續是我在新一屆國會中的優先事項。”
記者埃文·萊曼和劉可可對此文亦有貢獻。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