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廣闊洶湧的海洋,超出沿海國家320公里專屬經濟區(EEZ)的範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它約佔地球海洋的58%,且大多未被探索,過度開發,並迅速衰退。這就是為什麼幾周前,經過長達十年的令人頭疼的討論,各國代表在聯合國最終同意公海需要保護時,值得慶祝的原因。“歷史上首次,各國以協商一致的方式建議談判一項國際條約,以解決公海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緊急危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海洋政策專家丹妮拉·迪茲(Daniela Diz)說,她參加了磋商,“這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有史以來,各國首次一致建議透過一項國際條約,以解決公海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緊迫危機,”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海洋政策專家丹妮拉·迪茲(Daniela Diz)表示,她參與了磋商,“這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根據海洋生物普查(一項對全球海洋進行的長達十年的調查)的調查結果,這也早就應該如此。該調查估計,金槍魚、旗魚和劍魚等大型掠食性魚類已從海洋中消失了90%。有害的捕魚行為加劇了這種威脅。底拖網捕魚是公海深海捕魚的主要方式,其工作原理是用沉重的漁網刮過海底,在工業化的一瞬間摧毀數千年的生長——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如深水珊瑚和海綿、海山和熱液噴口是壽命超過人類的橙鯛等生長緩慢的魚類的家園。拖網捕撈的大部分漁獲或兼捕漁獲物都被丟回海中,但已死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種不受約束的使用的原因是?雖然並非完全無法無天,但公海管理是各種機構和法規的混亂組合。有負責航運的國際海事組織;負責採礦的國際海底管理局;以及在存在的情況下,負責捕魚的區域漁業管理組織。這種治理的分散化使得幾乎不可能保護公海的一部分,無論大小。“新協議將關於我們在海洋中保留什麼,而不是我們從中提取什麼,”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國際海洋專案主任凱倫·薩克(Karen Sack)說,她自2004年開始就參與了這些討論。在過度捕撈方面,該協議除其他事項外,將使在國際水域建立海洋保護區(MPA)變得更加容易。
海洋保護區是海洋的國家公園。它們的規模和保護級別各不相同。目前,世界陸地面積的12%受到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保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海中只有約1%受到保護。計劃是將這一數字在2020年增加到10%,最終增加到30%,考慮到國際合作方面將需要取得巨大進展,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
全球海洋委員會(pdf)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缺乏充分的治理是導致公海衰落的關鍵問題。該委員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部長和商業領袖組成的國際小組組成,呼籲各國迅速談判並透過這項新協議。委員會認為,其他問題包括有害的捕魚補貼、缺乏對漁船的追蹤、對海上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的問責不足以及塑膠汙染。委員會建議,如果這些措施在五年內未能得到充分實施,則應禁止在公海捕魚。“這項提案並非反捕魚,”委員會副執行秘書雷米·帕門蒂埃(Rémi Parmentier)說。“有大量的科學證據表明,如果你停止在公海捕魚,那麼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捕魚方面將會有紅利或收益。”他說,沿海國家將從這項措施中受益,“它們中的許多國家正遭受公海捕魚船隊和遠洋捕魚船隊(尤其是在西非)的魚類資源枯竭之苦。”
帕門蒂埃指的是2014年3月發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篇文章。該文章表明,禁止在公海捕魚是促進大型洄游魚類恢復以及增加漁業利潤和產量的最佳方式。
深海保護聯盟(一個旨在拯救公海的環境組織)的聯合創始人馬修·詹尼(Matthew Gianni)表示,令人擔憂的是,完全關閉可能會刺激各國擴大其專屬經濟區(最初僅延伸20公里)並自行監管。“集體監管有很多優點,”詹尼說。
然而,支援關閉公海捕魚的證據正在增加。2月12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一項研究表明,關閉公海不僅具有生態和經濟效益,而且還具有社會優勢。
研究人員調查了在公海和沿海區域捕撈的魚類之間的重疊之處。他們發現超過40%的魚類在這兩個區域都存在,關閉公海將導致每年捕撈的魚類數量激增,更多國家可以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獲取這些魚類,而公海將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儲蓄賬戶”。然而,包括日本、韓國和臺灣在內的主要捕魚國家每年將損失數億美元。
如果實施協議成功談判,那麼可能不需要關閉公海漁業,因為一些關鍵區域將被劃為海洋保護區,而海洋保護區以外的區域將受到影響評估,這將有助於確保長期維持這種健康狀況。“我意識到我們已經失去了什麼,”國家地理學會常駐探險家、U.B.C.論文的合著者恩裡克·薩拉(Enric Sala)說,他曾在世界上一些最原始的水域潛水。“我也看到了未來海洋的樣子,”他補充說。“退化的地區和原始而美麗的地區之間的差異給了我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