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蟹已經抵達挪威北極海岸,在斯瓦爾巴群島附近——成為世界最新領土爭奪戰中的先頭部隊。在本世紀初,那裡還看不到雪蟹的蹤跡,但如今,大量的雪蟹已經遷徙到寒冷的水域。模型預測,雪蟹的捕撈量很快可能達到每年17萬公噸——潛在收入約10億美元,使其與北極鱈魚一起成為該地區最賺錢的資源之一。
這筆錢是挪威今年冬天扣押一艘在斯瓦爾巴水域捕撈螃蟹的拉脫維亞漁船的原因之一。(該船被扣留並處以罰款。)但還有許多其他原因——包括爭奪海底石油和建立新的軍事前哨——使得擁有北極海岸線的國家像具有侵略性的螃蟹一樣爭先恐後地確立領土權。氣候變化造成的冰層流失正在開放北極,而爭奪利用北極地區的競爭似乎有可能摧毀該地區並影響整個地球。
冰層資料是明確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報告稱,自1980年以來,夏季融化季節後剩餘的北極海冰平均面積已縮減了40%。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資料顯示,冬季海冰面積已連續三年創下歷史新低。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新開放的區域對領土延伸至北極圈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美國、挪威以及其他四個國家)以及尋求更高效航運路線的國家(如中國)具有許多吸引力。隨著冰層的消退,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也隨之而來。以下僅僅是部分利害關係:
漁業。開放水域允許更多的捕魚船隊。但是,自由放任可能會導致魚類和蟹類資源的急劇枯竭。因此,挪威聲稱歐盟國家在其北部海域的權利非常有限,甚至根本沒有權利。
石油。今年,挪威將其巴倫支海(包括北極圈以北地區)的石油儲量估計值增加到28億立方米。這是之前估計值的兩倍。巴倫支海的勘探井數量創歷史新高。美國已宣佈計劃擴大北極石油勘探。俄羅斯已經擁有並聲稱其大陸架——以及石油開採權——甚至延伸到更北的地方。
礦業。一家中國公司已經接管了格陵蘭島的一座礦山。在海底,人們發現了錳和鐵等貴重金屬的結核,各公司正在尋找回收它們的方法。
航運。加拿大已經繪製了新擴大的西北航道的地圖,指出其中大部分位於該國的大陸架之上,這使其擁有控制權,但美國對此提出質疑。這條亞洲和歐洲之間更短的航線將吸引大型船隻,缺乏安全和環境法規可能會導致災難性事故。
國家安全。俄羅斯在北極建立了一個新的軍事基地,這一舉動讓北約感到不安。俄羅斯擁有40艘破冰船,其中一些是核動力的。美國只有兩艘常規動力船隻。
顯然,世界需要一項條約來規範我們如何利用這個有價值的地區。這是一個獨特的地區:北極的部分地區是國家領土,但作為一個整體,它是全球公域。石油洩漏、建設、過度捕撈、海岸退化(這將影響居住在那裡的土著人民)和軍事對抗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樣的協議不能照搬1961年的《南極條約》,該條約將整個南極大陸劃為研究保護區。那項條約很容易達成,因為沒有國家與南極洲接壤,也沒有人居住在那裡。北極完全不同。八個國家聲稱擁有北極的部分地區,而且它是薩米人等群體的家園,他們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和俄羅斯。我們需要一項條約,在不同類別中設定資源限制,並讓各國就份額達成一致。這是一種可行的方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在許多國家之間談判達成的,原則正是如此。(只有一個主要的航海國家——美國——拒絕簽署。)由八個北極國家組成的北極理事會是領導這項工作的組織,現在正是時候。否則,冰層將只是眾多消失事物中的第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