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塵暴消散,“機遇號”探測器或能最終甦醒

該任務現在面臨45天的最後期限,在此期限內必須收到訊號,否則將停止主動恢復措施

在目前的塵暴包圍探測器大約11個月前,“機遇號”拍攝了五張影像,這些影像被拼接成一幅馬賽克,顯示了從“毅力谷”上端內部、奮進隕石坑西側內坡上的景象。這些影像拍攝於2017年7月7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如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仍然存活,我們應該很快就能收到它的訊號。

自6月10日以來,太陽能驅動的“機遇號”就一直沒有發出任何動靜。當時,一場不斷惡化的塵暴使探測器周圍的環境——奮進隕石坑(直徑22公里)邊緣的一個名為毅力谷的地方——陷入了黑暗之中。

這場塵暴在6月20日蔓延至整個星球。 但它在7月下旬開始消退, “機遇號”的工作人員認為,恢復正常狀況的日子終於指日可待。 [2018年火星塵暴:“機遇號”探測器意味著什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加州帕薩迪納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機遇號”專案經理約翰·卡拉斯在一份宣告中說:“陽光正在穿透毅力谷的薄霧,很快就會有足夠的光線,使‘機遇號’能夠為其電池充電。”

任務控制人員已經嘗試每週三次呼叫“機遇號”透過美國宇航局深空網路(DSN)的大型無線電天線發射出可以喚醒探測器的指令,時間是探測器可能處於喚醒狀態的時候。但卡拉斯說,一旦被稱為“tau”的大氣不透明度測量值降至1.5以下,DSN的通訊活動將顯著加強。(在塵暴高峰時,tau值高達10.8。最近,它已經降到了2到2.5的範圍內。)

這項活動啟動後, “機遇號”的計時器將開始計時。

卡拉斯說:“如果在45天后我們沒有收到回覆,該團隊將被迫得出結論,太陽遮擋的塵埃和火星的寒冷共同導致了某種故障,探測器很可能無法從中恢復。”

他補充說:“到那時,我們主動聯絡‘機遇號’的階段將結束。然而,如果太陽能電池板上極有可能存在大量阻擋太陽能量的灰塵,我們將繼續進行被動監聽工作幾個月。”

“機遇號”已經在火星表面探索了14年以上。這個高爾夫球車大小的探測器及其孿生兄弟“勇氣號”在2004年1月相隔三週分別在紅色星球的不同地點著陸。

這兩個探測器都開始了為期90個地球日的任務,以尋找火星上過去水活動的跡象。而且兩者都找到了很多這樣的證據,然後繼續前進。“勇氣號”在2010年3月最後一次與地球通訊,但“機遇號”一直保持健康和高效,直到塵暴迫使其進入某種冬眠狀態。

任務組成員表示,目前對探測器的最大威脅是寒冷的天氣。“機遇號”無法執行其車載加熱器,因此如果溫度下降過多,機器人的一些關鍵內部元件可能會損壞。但是,塵雲中也有好處:灰塵會積聚熱量,使潛在危險的火星夜晚比原本要溫暖一些。

卡拉斯說:“在這種情況下,您希望獲得最好的結果,但要為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計劃。我們正在為我們堅韌的探測器祈禱,希望它能再一次脫離困境。如果它做到了,我們將會聽到它的訊息。”

版權所有 2018 年SPACE.com,一家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Mike Wall has been writing for Space.com since 2010. His book about the search for alien life, “Out There,” was published on Nov. 13, 2018. Before becoming a science writer, Michael worked as a herpetologist and wildlife biologist. He has a Ph.D.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a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science wri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ore by Mike Wall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