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物種進化出了一些獨特的方式來加強友誼的紐帶。牛津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研究了此類關係的數量和性質背後的行為機制。他的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包括智人)的社會凝聚力和長期聯絡是它們進化成功的關鍵。
靈長類動物社會透過基於“社交梳理”的無形契約維繫在一起,無論是身體上的親暱還是非身體活動,例如講故事。靈長類動物用於此的時間有限,但個體在這些活動上投入的時間越多,他們可以維持的關係就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社交群體的大小,鄧巴說。
他 1992 年的早期研究揭示了大腦尺寸與社交群體規模之間的相關性,表明人類只能舒適地維持大約 150 個穩定的友誼,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只能維持大約 50 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今,他調查了人類為彼此聯絡和擴大社交群體而使用的認知技巧。在最近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會議上,《大眾科學》 與鄧巴談到了友誼的這些“規則”如何與現代軍隊、合唱團和教室規模相關。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在您最近對人際關係的研究中,您學到的最值得注意的事情是什麼?
我的同事和我發現,由於人類的社交群體比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大得多,因此我們物種一定正在使用比簡單的身體梳理更復雜的聯絡機制——例如,歡笑、唱歌和跳舞。我們還得出的結論是,社交梳理的功能是啟用大腦的內啡肽受體。這些活動給我們帶來精神和身體上的“社交快感”。我們還發現,人類社交群體以一系列層級結構化,這些層級擴充套件到 150 這個數字之外,並且這些層級彼此之間具有非常具體的關係。
有多少層?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到兩個特殊的朋友、五個親密的朋友、15 個最好的朋友、50 個好朋友、150 個“普通”朋友和 500 個熟人。我們的關係形成一系列不斷擴大的圈子,關係的強度和質量逐漸降低。我們不僅在[現代、現實世界]社交網路和狩獵-採集者社群的結構中看到了這些圈子,而且還反映在從 Facebook 發帖和電話通話頻率中收集到的大資料中。事實證明,這些層級與現代軍隊的組織結構有關。
怎麼說?
英國軍隊的連隊規模為 120 人,美國軍隊的連隊規模為 180 人。這些數字恰好位於 150 的兩側,這是我的研究確定的每人朋友數量。這些數字就是有一些特別之處,與關係的結構有關,這使得它們非常穩定。即使是“親密朋友”的數量也反映在特種部隊單位的規模中。例如,英國特種空勤團中隊各有四人。
這些數字也反映在社交媒體中嗎?
是的。Wolfram|Alpha 的建立者、Wolfram Research 的創始人兼執行長斯蒂芬·沃爾夫勒姆做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查看了一百萬個 Facebook 頁面,最常見的朋友數量在 150 到 250 之間。我們對英國 3,500 名成年人進行了一項小規模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果。我們的社交世界非常小規模。
既然研究表明這些群體規模數字已經穩定下來——那麼這些資訊告訴我們什麼?
嗯,首先是關於您的友誼和社交世界的本質。在過去 10 年中,很明顯,影響您的健康、福祉、患病風險,甚至死亡和離婚風險的最重要因素實際上是您的朋友圈的大小。特別是在健康方面,您的朋友圈似乎可以為您提供緩衝——當您遇到麻煩時,您的朋友會幫助您——更重要的是,與他們互動時激發的內啡肽似乎可以調節您的免疫系統。一起歡笑、一起慢跑、一起跳舞、一起唱歌、講述令人心碎的故事、去看催人淚下的電影——這些活動在生化和免疫學上緩衝了身體,使其免受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咳嗽和感冒。
您會如何鼓勵別人交朋友?
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加入合唱團。我們做了一項研究,比較了新手歌唱班和新手愛好班在這些活動產生社交聯絡感方面的效果。唱歌會產生大量的內啡肽,這會讓您感覺與與您一起唱歌的人聯絡非常緊密。我們稱之為“破冰效應”。似乎當您每週去一次您的歡樂合唱團或男聲四重唱團並一起唱歌時,它只會增強這種歸屬感。跳舞和慢跑也是如此。我看到人們戴著耳機慢跑,聽著音樂,我想,“你做錯了。把該死的耳機摘下來,和旁邊的人說話。”這將增強鍛鍊或舞蹈的效果。任何體育活動都會讓您獲得內啡肽的刺激,但如果在與他人同步進行的情況下進行,效果會顯著增強,我們對舞者和賽艇運動員的研究已經發現。這就是舞蹈也有效的原因——您可以讓大量的人同步做完全相同的事情。
唱歌、跳舞和歡笑如何幫助人類最大化我們的社交聯絡和群體規模?
問題是身體梳理效率真的很低。這是一種一對一的活動,非常擅長刺激內啡肽的釋放,但您一次只能與一個人進行。為了讓人類增加群體規模,我們必須以某種方式突破僅使用梳理來加強社群聯絡的特殊障礙。我們必須找到做這些事情的新方法。我們不能投入更多時間,我們根本沒有。那麼,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一次與更多人“梳理”。歡笑讓您可以同時與幾個人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您自己也獲得了好處——在梳理中,只有被梳理的人才能獲得內啡肽的刺激,但是當您歡笑時,您也會獲得刺激。因此,它已經有效率的兩倍。事實證明,會話式歡笑群體規模的限制——比如在酒吧——大約是三個人,略低於會話群體規模的限制,即四個人。這些數字在我的研究中非常一致。當歡笑觸發這些內啡肽時,它的效果是身體梳理的三倍,因此它應該允許您按相當的比例增加群體規模。講故事也是如此。
這些穩定的社交數字還可能為哪些其他領域提供資訊?
另一方面更多地與是否存在比其他組織更有效率的組織規模有關。一個非常明顯的是學校。總的來說,美國的高中規模相當大,我們正努力在英國效仿。我們的中學規模約為 1,500 名學生,我認為這在創造社群意識方面是完全不正常的。我認為你需要更小的群體,特別是對於年幼的孩子。18 歲青少年的平均社交網路規模仍然只有大約 50 人。您要到 20 多歲才能達到 150 的標記。如果您的自然社交世界是 50 人,那麼被扔進一個數千人的學校環境中不僅會很有壓力,而且也更難建立社群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