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擅長分類嗎?

我們天生的腦部結構反映了我們如何對周圍世界進行分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想象一個生物——比如,一隻狗。現在想象一把錘子。您剛剛激活了視覺皮層的兩個不同區域,視覺皮層是處理視覺的腦區。想到狗會啟用一個處理有生命物體的區域,而錘子會啟用一個處理無生命物體的區域。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您以前從未見過狗或錘子,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這令人驚訝。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阿方索·卡拉馬紮及其團隊發現,在有視覺的人和天生失明的人中,視覺皮層圍繞這些知識類別的組織方式是相似的。普林斯頓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馬裡烏斯·皮倫說,這一發現挑戰了長期以來的觀點,即這兩個獨立的處理區域的存在僅僅是由於學習識別生物和非生物物體之間視覺外觀的差異而產生的。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相反,一定還有其他因素在驅動視覺皮層的組織。卡拉馬紮認為,這種因素可能是與其他腦區的連線。來自視覺皮層的關於生物和非生物物體的資訊被輸送到大腦的不同區域,從而觸發適當的反應。例如,動物可能是危險的,“但您不必逃離錘子,”他說。新的發現表明,連線視覺皮層不同區域與大腦其餘部分適當區域的佈線系統是天生的——它不必根據視覺輸入逐漸形成。這意味著“大腦的組織必須從我們的進化史的角度來理解,”卡拉馬紮指出。我們大腦的結構使我們能夠區分獵物和侵略者與其他型別的物體,即使我們從“瓶子裡得到牛奶,從肉店得到肉”,我們仍然保留了這種結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