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需一聞一品,訓練有素的侍酒師通常就能說出葡萄酒來自哪個地區:葡萄牙的杜羅河谷、澳大利亞的巴羅薩山谷、加利福尼亞州的納帕或索諾瑪。特定地區的專家可以指明葡萄生長的山坡——甚至山坡的高度——這歸功於風土,即土壤、地形和小氣候的結合,賦予了葡萄酒獨特的味道。然而,將這些葡萄帶到這些地方的地理和基因之旅,卻一直鮮為人知。
一項大規模的新研究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葡萄酒史前圖景,顛覆了幾個關於人類何時何地開始種植葡萄藤釀造世界葡萄酒的普遍接受的說法。一個龐大的國際研究小組收集並分析了來自人工栽培的鮮食葡萄和釀酒葡萄的 2,503 株獨特葡萄藤以及 1,022 株野生葡萄藤。透過從葡萄藤中提取 DNA 並確定它們之間基因變異的模式,他們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結果。
幾個世紀以來,不同社群的葡萄種植者世代相傳關於他們葡萄來源的傳說。一些政府,特別是歐洲的政府,指定了原產地命名——嚴格限定的區域,並規定了如何以及在何處合法生產勃艮第、里奧哈或巴羅洛等葡萄酒。* 但旨在發現數千年前葡萄藤起源地的基因研究,在 10 年或 15 年前才真正開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普里米蒂沃葡萄在普利亞被採摘,普利亞是義大利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之一。圖片來源:Cosimo Calabrese/Getty Images
從這些研究中浮現出來的一個主題是,野生葡萄生長在中亞,並隨著早期人類向那個方向遷徙而向西傳播。但這項大型研究中的基因資料糾正了這個說法,中國雲南農業大學的資深研究科學家,也是該研究的領導者之一魏晨說。基因資料表明,在 40 萬至 30 萬年前,葡萄在整個歐亞大陸西部和中部自然生長。大約 20 萬年前,寒冷、乾燥的冰河時代氣候慢慢地殺死了地中海中部地區的葡萄藤,將葡萄藤棲息地分裂成兩個孤立的區域:一個在地中海以西(今天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一個在地中海以東(大致是以色列、敘利亞、土耳其和喬治亞)。大約 56,000 年前,東部地區再次分裂成更小的孤立區域:高加索地區(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和西亞地區(以色列、約旦和伊拉克)。
直到最近,研究人員還認為人類早在 8,000 年前就從野生祖先那裡馴化了葡萄藤,當時早期農業革命遍及今天的西亞和歐洲。一些專家認為,葡萄藤最初是在大約 3,000 年前在伊比利亞半島(主要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栽培的。其他研究人員認為,馴化首先發生在高加索地區。更令人困惑的是(對於葡萄酒來說不是一個好特性),對於葡萄是首先用於食用(“鮮食葡萄”)還是用於發酵存在爭議。
最近的研究解決了這場爭論:西亞的人類在大約 11,000 年前馴化了鮮食葡萄。高加索地區的其他人也在大約同一時間馴化了釀酒葡萄——儘管他們可能又過了 2,000 或 3,000 年才掌握釀酒技術。
修訂後的故事是,早期農民從西亞遷徙到伊比利亞半島,並將鮮食葡萄藤帶到了那裡。一路上,農民將鮮食葡萄藤與當地的野生葡萄藤雜交。最早的雜交可能發生在今天的以色列和土耳其,產生了麝香葡萄,這種葡萄含糖量高——既適合食用也適合發酵。鮮食葡萄逐漸在巴爾幹半島、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被基因改造為不同的釀酒葡萄。
但是,如果高加索地區的人們已經擁有釀酒葡萄,為什麼他們不把它們帶到歐洲呢?“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魏晨說。從那裡遷徙的人們——特別是 4,000 到 5,000 年前的亞姆納亞遊牧民族——可能帶來了葡萄藤,但基因分析表明,高加索葡萄對歐洲釀酒葡萄的構成影響很小。
一旦農民開始在歐洲種植釀酒葡萄,他們就開發出了許多我們今天享用的品種。有些葡萄,例如赤霞珠,在任何種植地都使用相同的名稱。在不同地區種植的其他品種即使基因相同,也採用了不同的名稱,例如仙粉黛和普里米蒂沃。可悲的是,幾乎不可能將當前的品種追溯到西亞或高加索這兩個早期的馴化中心。幾個世紀以來,葡萄種植者將鮮食葡萄和釀酒葡萄,以及馴化的和野生的葡萄進行雜交,甚至將後代與親本進行回交。“一旦他們有了優良的葡萄藤,他們通常會銷燬之前的葡萄藤,”魏晨說,這使得構建家譜變得困難。您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您最喜歡的葡萄酒來自哪裡——真正來自哪裡。從這個意義上說,神秘感依然存在。
圖片來源:Francesco Franchi;來源:“葡萄藤進化的雙重馴化和性狀起源”,Yang Dong 等人,《科學》,第 379 卷;2023 年 3 月(資料);顧問:魏晨/雲南農業大學
圖片來源:Francesco Franchi;來源:“葡萄藤進化的雙重馴化和性狀起源”,Yang Dong 等人,《科學》,第 379 卷;2023 年 3 月(資料);顧問:魏晨/雲南農業大學
圖片來源:Francesco Franchi;來源:“葡萄藤進化的雙重馴化和性狀起源”,Yang Dong 等人,《科學》,第 379 卷;2023 年 3 月(資料);顧問:魏晨/雲南農業大學
*編者注(2023 年 12 月 6 日):此句在釋出後經過編輯,以更正對勃艮第、里奧哈或巴羅洛等葡萄酒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