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某人為“老鼠”可能是讚美。根據2011年12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老鼠可能出乎意料地無私。
芝加哥大學神經科學家佩吉·梅森以及心理學家因巴爾·本-阿米·巴塔爾和讓·德塞蒂將幾對老鼠放在圍欄中。一隻老鼠被關在圍欄中間的籠子裡,而另一隻老鼠則可以自由跑動。在這項實驗中,30只老鼠中有23只通過用頭撞擊籠門或靠在門上直到門傾倒來解放它們的同伴。
為了真正測試齧齒動物的無私,梅森將老鼠放在帶有兩個籠子的圍欄中:一個籠子裡是另一隻老鼠;另一個籠子裡是一堆巧克力豆。不受阻礙的老鼠本可以自己吃掉巧克力。但大多數齧齒動物反而打開了兩個籠子,並分享了甜食。“在老鼠的世界裡,這可是件大事,”梅森說。這是第一項顯示齧齒動物利他行為的研究。
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家傑弗裡·莫吉爾對梅森的研究印象深刻,但他和梅森都指出,越獄的老鼠可能只是試圖讓它們的同伴發出的令人痛苦的警報聲安靜下來。梅森認為警報聲不夠頻繁,不足以激勵老鼠;莫吉爾不太確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梅森的新研究只是近期一系列實驗中的一項,這些實驗改變了科學家們對同情心和利他主義的看法——即,這些特徵並不像他們曾經認為的那樣僅限於人類。現在看來,許多動物已經進化出幫助他人的本能,即使這會給自己帶來損失,而我們繼承了同樣的本能。“底線是,”梅森說,“幫助處於困境中的個體是我們生物學的一部分。”
本文以印刷版形式發表,標題為“Will You Rat Me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