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會加速石油峰值嗎?

全球可能很快擁有更多清潔能源——或更高價格的石油

Oil rigs in a snowy landscape

2022年2月,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 Yelkhovneft 石油天然氣生產委員會 Novo-Yelkhovskoye 油田的石油生產。

1973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聯盟之間的戰爭導致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石油生產國對美國的石油運輸實施禁運。

石油價格飆升,世界能源消費方式發生了改變。法國建造了一批核電站。日本也這樣做了;它還開始進口液化天然氣。在美國,發電用油量驟降,取而代之的是煤炭和核電。

半個世紀後,另一場衝突正在攪動全球能源市場。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如何改變世界的能源系統。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場衝突是在能源領域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下展開的。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公司承諾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並採用更清潔的替代能源,以應對氣候變化,即使全球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持續攀升。

這些相互競爭的趨勢使得預測世界能源系統的未來變得困難。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進一步使預測複雜化。

一些分析師表示,對烏克蘭的襲擊可能會加速世界擺脫化石燃料的轉變,尤其是在歐洲。另一些人則表示,戰爭可能會揭示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

但很少有人質疑這場衝突是否會改變世界的能源消費方式。

“衝擊會改變各國的能源結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追蹤能源和地緣政治的尼科斯·察福斯說。

察福斯說,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下令入侵之前,歐洲已經在考慮對歐洲大陸的能源系統進行根本性轉變。鑑於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這次襲擊可能會加速這種轉變。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本週宣佈,德國將把幾乎所有電力都來自可再生能源的時間表提前15年,到2035年實現。

“歐洲領導人嘴裡說出的話是他們以前從未說出口的,”察福斯說。“歐洲正在展現出不同的戰略決心,如果你沒有將這一點納入你的模型,我認為你就遺漏了一些東西。”

隨著服務於歐洲的清潔能源供應鏈擴大規模以惠及世界其他地區,其影響可能會在全球範圍內感受到。

“無論你上週認為碳氫化合物的需求是多少,現在都減少了,”他說。

然而,其他人表示,幾乎沒有證據支援世界將利用這場危機加速擺脫化石燃料的想法。近年來,氣候承諾的激增是在化石燃料消費量飆升的背景下發生的。國際能源署估計,石油需求將在今年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拉皮丹能源集團總裁、前喬治·W·布什政府經濟顧問羅伯特·麥克納利表示,西方制裁和石油公司撤出俄羅斯可能會抑制普京領導下的石油工業增長。

麥克納利說,如果未來全球石油需求繼續攀升,那麼如果俄羅斯的石油工業因全球對其入侵的反應而萎縮,世界可能會爭先恐後地尋找額外的石油。

“我真的認為你對俄羅斯的立場取決於你對石油需求峰值的看法,”麥克納利說,他認為需求將會增長。“我認為我們離看到窗外並說,‘哦,我的天哪,我們的脫碳速度沒有我們需要的那麼快’還有一兩年時間。如果我對俄羅斯無力增長的看法是正確的,那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當前的危機與 1973 年之間存在重要差異。首先,石油輸出國組織可能會嘗試阻止大規模的供應中斷——這與歐佩克在 1973 年實施的禁運完全相反。沙烏地阿拉伯已經計劃到 2027 年將日產量增加 100 萬桶。

“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將密切關注石油流動是否會受到任何干擾,”萊斯大學貝克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石油市場的吉姆·克萊恩說。

克萊恩說,雖然兩國都熱衷於避免在與歐佩克+合作多年後激怒俄羅斯,“但他們的首要忠誠將是保持石油市場供應充足,並彌補俄羅斯的任何短缺。”

俄羅斯每天生產 1100 萬桶石油,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該國每天出口 500 萬至 600 萬桶原油,其中約一半運往歐洲。根據塔夫茨大學氣候政策實驗室常務董事艾米·邁爾斯·賈菲最近的一份分析,另有 160 萬桶運往中國。

委內瑞拉和伊朗過去的經驗為了解對俄羅斯實施的破壞性制裁可能會如何影響該國的石油工業提供了一些啟示。這些國家能夠為他們的原油找到買家,但被迫以折扣價出售。

雖然西方制裁迄今為止避免了俄羅斯的能源部門,但其部分原油的交易價格卻大幅折價。

賈菲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她預計這場危機將促使歐洲國家徹底改革其能源結構。但她說,這種轉變需要時間。

賈菲說:“短期內,這很困難。在擺脫我們現有基礎設施的路徑依賴性方面,靈活性非常有限。”

喬治城大學教授塞恩·古斯塔夫森也贊同這一評估,他研究俄羅斯,並撰寫了關於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文章。

蘇聯解體時,西方石油公司湧入俄羅斯。經過多年與哈里伯頓和斯倫貝謝等公司的合作,該國的石油公司現在精通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技術。這減少了英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等公司撤離的影響,這兩家公司本週都宣佈將退出在俄羅斯的業務。

與此同時,大多數預測顯示,石油需求在本十年將繼續上升。

古斯塔夫森說:“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在未來十年繼續其碳氫化合物模式。”

隨著脫碳趨勢開始佔據主導地位,石油需求開始趨於平穩和下降,俄羅斯在 2030 年代面臨的局面將更具挑戰性。他說,在俄羅斯生產一桶石油的成本更高可能會使該國被排除在萎縮的全球石油市場之外。

世介面臨的問題是,烏克蘭衝突是否會減緩更廣泛的能源轉型。

“能源結構中存在巨大的慣性。能源轉型註定是緩慢的,即使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例如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驚人下降或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巨大增長,”古斯塔夫森說。“能源轉型需要大量的投資和政府承諾。它不會憑空發生。它需要一個或多或少運轉正常的全球經濟。”

經 POLITICO, LLC 許可,轉載自 E&E News。版權所有 2022 年。E&E News 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