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本月,芬蘭的奧爾基洛託 3 號核反應堆本應開始發電,這是在亞洲以外的核工業在經歷了近 30 年因事故、成本超支和其他問題而沒有新建專案之後的復興的切實標誌。但該反應堆還需要三年多的時間才能完工,其價格比預期高出近 60%,並且深陷建造商阿海琺公司和芬蘭公用事業公司 Pohjolan Voima 之間代價高昂的法律糾紛。
在美國,自 2003 年以來,已向美國核管理委員會提交了 17 項關於 26 座新反應堆的申請,但沒有一座正在建設中。
儘管近年來亞洲訂購或建造了數十座新的核電站,但馬薩諸塞理工學院一份關於核電現狀的最新報告的作者寫道,“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全球,核電的部署都進展緩慢。”
該報告的作者表示,這是對 2003 年一份類似報告的更新,這意味著“即使所有宣佈的新核電站建設計劃都得以實現,到 2050 年,全球要達到 1000 吉瓦的新容量,總容量仍將遠遠落後於所需水平。”
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的教授們估計,需要 1000 吉瓦才能確保核電滿足全球 20% 的電力需求,並減少發電廠的溫室氣體排放。在美國,到 2050 年,核電來源的電力將從 100 吉瓦躍升至 300 吉瓦。
畢竟,一旦執行,核電站不燃燒任何物質,因此不會像燃化石燃料的發電廠那樣排放二氧化碳。(當然,與建造和燃料核設施相關的顯著的溫室氣體排放。)
但根據該報告,新核電的價格已經“急劇上漲”,每年上漲 15%,達到每千瓦 4,000 美元,而燃煤發電的成本為 2,300 美元,天然氣發電僅為 850 美元。而且,該行業正在為目前計劃的 26 座反應堆尋求至少 1000 億美元的聯邦稅收補貼和貸款擔保。
倫敦格林威治大學能源研究教授斯蒂文·托馬斯表示,歐洲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芬蘭無法完成其新的反應堆;英國尚未啟動任何專案;法國的一個新的核反應堆在建造 18 個月後,預算超支 20%,需要法國政府的全部補貼。
托馬斯在與記者電話會議中說:“歐洲的核電行業正處於同樣的監管和財務不確定性之中,這使得該行業在我國的未來充其量是模糊不清的。我們已經等待復興 10 年了。”
對於核廢料問題也沒有解決方案。在美國,使用內華達沙漠的尤卡山作為乏核燃料棒的儲存庫的計劃因奧巴馬政府的反對而陷入僵局。目前僅在法國進行的核燃料後處理已被證明成本過高,並且引發了關於用於核武器的鈽擴散的擔憂。
研究人員在 2003 年寫道,他們包括現任奧巴馬科學顧問約翰·霍爾德倫,“我們不認為可以基於廢物管理方面的考慮做出令人信服的案例,即分離和嬗變[將燃料轉化為放射性較低的形式]的好處將超過隨之而來的安全、環境[和]安全方面的考慮以及經濟成本。”
更新情況?教授們(不包括霍爾德倫)在新報告中寫道,“今天沒有理由改變這一結論。”
最終,馬薩諸塞理工學院的作者警告說,“如果做得不夠,核電作為一種實用且及時的選擇將會減少,其部署規模將對緩解氣候變化風險做出實質性貢獻。”
托馬斯補充說:“在我看來,[投資於核電]似乎不太可能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將這筆錢投入到其他來源,如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並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