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貿易會議認可對查獲象牙進行DNA檢測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擴大了對大象、犀牛、鯊魚和樹木的保護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如果你今晚去曼谷的酒吧,如果發現那裡到處是慶祝的環保人士,請不要驚訝。

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旨在監管瀕危動植物貿易的國際會議加強了對多種物種的保護。除了打擊象牙和犀牛角的貿易外,《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還在今天的最終投票中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舉動,將鯊魚和多種熱帶木材列入保護範圍。

野生動物貿易監測組織TRAFFIC的湯姆·米利肯說:“我認為這是我參加過的最好的一次締約方會議之一,我已經參加過14次了。”TRAFFIC總部位於英國劍橋,並深度參與了大象偷獵的辯論。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會議之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警告說,非洲象種群的狀況令人擔憂,它們目前正遭受猖獗的偷獵的摧殘。許多人敦促《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強制對大量查獲的非法象牙進行法醫檢查。象牙的DNA可以用來追溯它們的來源,以便將執法工作引導至偷獵的“熱點”地區。在曼谷舉行的公約“締約方會議”(COP)宣佈,此類檢測應強制用於大規模查獲。

“我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整個締約方會議首次承認DNA檢測對於確定偷獵象牙來源的價值和必要性。我所有的辛勤工作終於得到了回報,”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保護生物學中心主任,也是推動對大象象牙進行法醫檢查的主要力量之一的塞繆爾·瓦瑟在給《自然》雜誌的電子郵件中說道。

代表們還批准了遏制象牙需求的措施,可能包括在中國等推動貿易的國家開展公眾意識宣傳活動。會議前不久,坦尚尼亞撤回了出售庫存象牙的提案,消除了討論的一個障礙,此舉受到了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員、拯救大象慈善機構創始人伊恩·道格拉斯-漢密爾頓的歡迎。

“這是22年來第一次沒有出售象牙的提議。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開始建設性地互動,”他說。道格拉斯-漢密爾頓補充說,減少需求的舉措意味著“我們現在可以拍著胸脯說,《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支援減少象牙貿易的運動”。

犀牛保護的執法工作將得到加強,莫三比克和越南現在必須加強對犀牛角貿易的管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成員還承認,應將幾種鯊魚物種——包括遠洋白鰭鯊(Carcharhinus longimanus)、扇形雙髻鯊(Sphyrma lewini)、大雙髻鯊(Sphyrna mokarran)、平滑雙髻鯊(Sphyrna zigaena)和鼠鯊(Lamna nasus)——新增到公約的“附錄二”中,該附錄限制對沒有立即滅絕風險但需要保護的物種的貿易。許多活動家表示,此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代表一直猶豫不決,不願干預具有商業價值的海洋物種的貿易。

環保人士認為,將木材納入保護範圍同樣意義重大,包括烏木和紅木在內的多種熱帶硬木被列入附錄二。“在卡達舉行的上次《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會議上,我覺得我們沒有得到任何我們想要的東西。這次會議完全不同,”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環保非政府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的高階政策顧問利·亨利說。“《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締約方確實在加強行動。我們幾乎得到了我們想要的一切。締約方遵循了科學,並做了最有利於保護的事情。”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3年3月14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