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旅遊業面臨黑暗時期——但收入卻在飆升

黑鯨效應”已幫助關閉了一些動物表演,但專家表示,在保護圈養和野生動物免受虐待和剝削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5年12月15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契尼謝利馬戲團重建後的開幕式上,一頭大象正在表演。

對於野生動物旅遊業來說,這是艱難的一年。上個月,辛辛那提動物園和植物園因園方被迫殺死大猩猩哈蘭貝而面臨全球批評,此前一名幼童掉進了猩猩的圍欄。幾周前,黃石國家公園的一頭小野牛犢被護林員實施安樂死,此前遊客曾觸控過它並將其放在他們的車裡。就在上週,泰國當局在曼谷郊外舉世聞名的老虎廟發現了虐待和野生動物販運的可怕證據。

在這些悲慘事件發生的前幾個月,動物權利組織取得了兩次勝利,這兩次勝利都經歷了多年的運動。玲玲兄弟和巴納姆貝利馬戲團在一月份透露,它將讓其著名的表演大象退役,並將它們送到佛羅里達州中部的一個保護區生活。然後在三月份,海洋世界主題公園連鎖店受到公眾對紀錄片《黑鯨》的反應的刺激,宣佈它將結束其備受爭議的虎鯨圈養繁殖計劃

隨著哈蘭貝之死仍然沉重地壓在人們的心頭,許多人已經開始質疑此類設施在保護中的作用。有些人認為這可能是公眾接受圈養動物的終結的開始,這種趨勢被稱為黑鯨效應”。“我認為肯定正在取得良好的進展,”動物權利組織“生而自由美國”的執行長亞當·羅伯茨說。“動物景點作為娛樂的概念正在開始消失。”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其他人則不太確定。“這是一個積極的趨勢,但這只是滄海一粟,”豹屬動物保護組織Panthera的總裁兼首席保護官盧克·亨特說。“在野生動物旅遊的許多領域仍然存在普遍問題。”

PLoS ONE》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稱,野生動物旅遊業佔每年1萬億美元旅遊業總收入的20%至40%,涉及全球多達90萬隻動物。該論文根據野生動物旅遊對動物福利的影響對所有型別的野生動物旅遊進行了排名,發現只有少數活動——如烏干達和盧安達的山地大猩猩生態旅遊以及南非和泰國的一些大象保護區——同時具有積極的保護價值和動物福利成分。大多數其他全球野生動物旅遊活動——包括騎大象、街頭跳舞的猴子、海豚互動和耍蛇——都被發現具有相反的效果。

其中許多業務實際上可能正在全球範圍內增加。“從我的角度來看,野生動物旅遊是一種日益增長的現象,”《PLoS ONE》論文的作者之一,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小組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一個動物福利組織)的研究員尼爾·D·克魯茲說。他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些活動的收入也在飆升。

專家指出,野生動物旅遊影響著各種各樣的物種。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大猿生存夥伴關係組織2013年的一份報告估計,每年有數千只黑猩猩、猩猩和大猩猩從野外“被盜”,然後被賣到非法的寵物市場或聲譽不佳的動物園和其他旅遊景點。辛巴威去年向中國動物園出售了24頭大象,據報道,其中至少有一頭在抵達後不久死亡。

即使是捕獲和出售野生虎鯨——《黑鯨》中嚴厲批評的做法——似乎也在增加。鯨魚和海豚保護協會(WDC)遠東俄羅斯虎鯨專案收到了過去三年中在西伯利亞鄂霍次克海至少捕獲了16只虎鯨的報告,這些動物據稱註定要在俄羅斯或中國的水族館中度過一生。專案聯合主任埃裡希·霍伊特說,虎鯨的捕獲量近年來“激增”,他還補充說,俄羅斯已確定每年最多捕獲10只虎鯨的配額。“這些配額與科學建議背道而馳,因為儘管俄羅斯海洋哺乳動物科學諮詢機構建議2014年和2015年的配額為零,但這些配額仍然被授予,”他說。

虎鯨並非孤例。“對從野外獲得的鯨魚和海豚的需求持續增長,”WDC運動經理考特尼·韋爾說,他指出最近的報告顯示,日本臭名昭著的太地町海豚獵捕活動去年導致117只海豚被出售給未經認可的水族館或直接出售給野生動物經銷商。關於這些動物最終去向的資訊仍然模糊不清,但網站Ceta-base.org追蹤了全球數百個設施中的海豚和鯨魚。

大型動物並非唯一涉及的動物。牛津布魯克斯大學人類學教授安娜·內卡里斯說,諸如懶猴、蜜袋鼯,甚至貓頭鷹和眼鏡蛇等較小的生物也被捕獲和出售,以創造供遊客拍照的機會。“動物越小,就越有可能從野外捕獲,成為短暫的道具,”她說。

專家說,許多此類活動的最大問題是,經營者告訴遊客,他們透過展示動物來造福於保護。“他們聲稱取得了重大的保護成果,”Panthera的亨特說。“他們聲稱這對物種有好處。但他們並沒有在這方面做出貢獻。”他指出了南非流行的幼獅撫摸企業,這些企業不加選擇地繁殖大型貓科動物,然後在它們長大並變得太危險而無法與遊客相處時將其丟棄。正如紀錄片《血獅》所示,許多成年獅子最終被賣給允許“罐頭狩獵”的設施,射擊者可以在那裡獲得戰利品,而無需費力地在野外追蹤它。

亨特認為,像撫摸幼獅這樣的活動實際上竊取了國家公園等合法保護活動的資金。“我確信,每個在那裡有非凡經歷的善意人士都相信他們正在為幫助物種做出貢獻,”他說。“他們想知道他們花的錢是否用於保護。這似乎是可信的,因為人們只是不瞭解情況。”

牛津大學的D·克魯茲說,重要的是人們要提出問題,以幫助瞭解一個設施是否善待其動物。“這些動物是從哪裡來的?它們被放回野外了嗎?人們是在為這些動物付費,還是在繁殖它們以便出售?該設施的實際商業模式是什麼?”他說,答案並不像“野生動物等於好,圈養動物等於壞”那麼簡單。他最近從印度的一次老虎研究之旅中返回,在那裡他看到旅遊業在一個國家公園裡走錯了方向。“吉普車到處亂跑,追逐著這隻動物,”他說。

“生而自由”組織的羅伯茨補充說,他在非洲的獅子狩獵旅行中也看到了同樣的情況,那裡的司機有時“越來越靠近”,因為他們認為這將為付費遊客創造更好的體驗。“這損害了動物的自然生活,而且對人類也變得危險,”他說。

儘管許多此類活動仍然存在危險,但正在取得進展。今年三月,全球100多家旅行社承諾停止支援騎大象,美國在四月份頒佈了新的法規,這將有助於保護圈養老虎免受州際貿易的影響,並阻止路邊動物園讓遊客接觸或餵養老虎或其他大型貓科動物的幼崽。

與此同時,在泰國,當局在過去兩週內查獲了所有居住在曼谷郊外臭名昭著的老虎廟的老虎。該地點十年來一直是熱門旅遊目的地,但查抄的第一天也發現了冰櫃裡有40具死老虎幼崽,這可能證實了環保主義者長期以來的抱怨,即該設施並沒有考慮到動物的福利,而是利用大型貓科動物來滿足對傳統亞洲醫學中使用的虎骨的需求。迄今為止,包括三名佛教僧侶在內的22名在寺廟工作的人員已被逮捕並被指控犯有野生動物販運罪。環保主義者長期以來一直表示擔心,這座寺廟正在向中國和其他國家走私虎骨和其他產品。

羅伯茨稱這種進展“非常重要。它傳遞了一個資訊,”他說。但他補充說,“工作遠未完成”,變革以“長期漸進的方式”發生。

與此同時,亨特說,世界各地有成千上萬個野生動物旅遊的良好例子,包括從國家公園到私人保護區的一切。“它們促進了儘可能少地干擾生活在野外的動物,”他說。反過來,這些活動為當地社群創造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並在不危及動物生命以換取自拍的情況下使野生動物受益。

約翰·R·普拉特是The Revelator的編輯。作為一位屢獲殊榮的環境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大眾科學》、《奧杜邦》、《主機板》和眾多其他雜誌和出版物上。他的“滅絕倒計時”專欄自2004年以來一直持續刊登,涵蓋了與1000多種瀕危物種相關的新聞和科學。約翰住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郊外,在那裡他發現自己被動物和漫畫家包圍著。

更多作者:約翰·R·普拉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