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蟾蜍從致命真菌病中獲救

但是治療壺菌感染的化學療法可能只在特定的棲息地有效

經過六年的努力,生物學家表示,他們首次成功地使一種野生蟾蜍物種擺脫了一種威脅全球兩棲動物的致命真菌病。

西班牙馬略卡島的產婆蟾蜍現在已經擺脫了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西班牙馬德里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進化生物學家海梅·博施(Jaime Bosch)說。他的團隊在11月18日的《生物學快報》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成功。

但是研究人員和其他人表示,這種成功的治療方法——包括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蝌蚪和化學清潔它們的池塘——可能不適用於其他受壺菌威脅的兩棲動物物種的棲息地。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蟾蜍醫生
這種真菌病是全球兩棲動物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壺菌已經消滅了數百種青蛙。博施和他在西班牙和英國的同事於2009年首次開始拯救馬略卡島上脆弱的產婆蟾蜍的孤立種群。真菌在蟾蜍的皮膚上蔓延,抑制了它們呼吸和管理水分平衡的能力,最終導致它們死亡。

研究人員移走了所有的蟾蜍蝌蚪,並在實驗室中用抗真菌藥物伊曲康唑治療它們,同時還排空並乾燥了它們的池塘,希望能消除病原體。但是當它們被直升機送回家後,第一批成功治療的蝌蚪很快又感染了真菌。

2012年,研究人員再次嘗試:這次,他們用杜邦公司生產的農業消毒劑Virkon S排空並處理了一組池塘。一年後返回這些池塘的蝌蚪保持健康,而返回那些排幹但未處理的池塘的蝌蚪則生病了。在對其餘池塘進行消毒後,研究人員兩年後沒有發現真菌感染的證據。

目前尚不清楚真菌究竟在未經處理的乾燥池塘中的何處以及如何停留,儘管博施和他的團隊懷疑蝌蚪是被躲藏起來的成年蟾蜍再次感染的。該團隊將消毒劑噴灑到各個角落和縫隙中,因此可能已經設法找到了隱藏的成年蟾蜍。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的保護生物學家凱倫·利普斯(Karen Lips)說:“他們能夠在島上多個地點消除[壺菌],這真是令人興奮。”

並非萬能療法
但是利普斯認為,這種治療方法可能只在特定的棲息地有效。馬略卡島乾燥,有季節性氾濫的花崗岩雕刻池塘,並且很少有其他物種生活在那裡可以重新引入真菌。利普斯說:“沒有多少其他地方適合這種方法。”例外情況包括其他孤立的環境,如圈養繁殖計劃、動物園、實驗室和其他型別的島嶼——例如,城市島嶼和山頂。不過,她說,在物種瀕臨滅絕且成本不是障礙的地方,“我認為這表明你可以做某些事情。”

博施同意,要使許多兩棲動物擺脫真菌感染,有必要找到另一種方法。但他表示,這項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值得嘗試積極的化學干預。博施的共同作者之一,倫敦動物學會的特倫特·迦納(Trent Garner)希望看到更多的緩解工作。他說:“我們每年都會在農作物中噴灑抗真菌劑。”“有沒有其他我們可以使用,可以大規模地應用於環境的東西?”

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兩棲動物疾病生態學家道格·伍德漢姆斯(Doug Woodhams)希望不涉及大量噴灑抗真菌化學品的干預措施也可能有效。在他的實驗室中,他正在嘗試益生菌療法,該療法引入有益微生物來對抗真菌感染——但他尚未證明該療法在野外有效。

同時,在與馬略卡島地理景觀相似的西班牙東南部大陸,博施和他的同事正在使用他們的方法來嘗試保護貝蒂克產婆蟾蜍的種群。這種蟾蜍在該地區特有數百萬年,現在棲息在人類已將水轉移到為牛而設的人工池塘的景觀中。現在,蟾蜍將這些塑膠襯裡的池塘作為自己的家園——這是一個消滅壺菌的完美場所。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 2015年11月18日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