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猴子的石頭“工具”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人類的獨特性

這些人工製品與我們祖先製造的物品驚人地相似

在巴西塞拉達卡皮瓦拉國家公園,人們發現野生捲尾猴無意中製造出類似早期人類有意製造的石器的石片。

這隻猴子用它的小手撿起一塊土豆大小的石頭,把它舉過頭頂,然後用盡全力把它砸在另一塊嵌入地面的石頭上。當這隻生物興致勃勃地一下又一下地敲擊時,從它揮舞的石頭上飛濺出石片。這些石片足夠鋒利,可以切割肉類或植物材料。猴子不太注意這些石片,只是把一片放在嵌入的石頭上,也試圖砸它。但它無意中製造出的人工製品,看起來完全像在一些人類考古遺址發現的石器。

這隻猴子是巴西東北部塞拉達卡皮瓦拉國家公園的野生捲尾猴,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這些動物使用石頭進行各種活動,從敲開堅果和挖掘樹根到吸引潛在配偶的注意。包括西非黑猩猩在內的其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也在野外使用石頭作為工具。但是塞拉達卡皮瓦拉捲尾猴是科學家們看到的唯一會互相敲擊石頭來打破它們的猴子——這種行為以前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人類這樣做是為了製造鋒利的工具來切割東西。相比之下,捲尾猴從不使用它們製造的石片。猴子為什麼要砸碎石頭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它們經常暫停敲擊,舔舐嵌入石頭的表面,可能是為了獲取撞擊產生的礦物粉塵。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檢驗了捲尾猴產生的石片,並將它們與人造人工製品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這些碎片符合區分人類工具和天然破碎石頭的標準。這項發表在10月20日《自然》雜誌上的發現,可能會引發關於巴西有爭議的考古遺址的辯論,據說這些遺址擁有新大陸最早的人類證據。這一發現也引發了關於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區別,以及我們人類世系如何開始用石頭製作工具的問題。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捲尾猴敲擊石英岩,顯然是為了將它們粉碎,以便它們可以攝取礦物粉末。它們不使用敲擊岩石時掉落的鋒利石片。圖片來源:T.PROFFITT,M. 哈斯拉姆,靈長類動物考古學小組 (牛津大學)

牛津大學的託莫斯·普羅菲特 (Tomos Proffitt) 和一組同事進行了這項新研究。他們觀察到捲尾猴從岩層中選擇石頭作為錘子,該岩層是砂岩和圓形塊狀或“礫石”石英岩的礫岩,並觀察到這些動物用錘石敲擊仍然嵌入礫岩中的礫石。研究人員隨後取回了破碎的石頭,並收集了在周圍區域的地表和挖掘中發現的其他此類人工製品——就像他們挖掘人類考古遺址一樣。然後,他們分析了這111件捲尾猴人工製品的集合,檢查了它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所有敲擊留下的疤痕的性質。他們甚至能夠將破碎的石片與它們起源的石頭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該團隊發現捲尾猴的人工製品表現出獨特的勺狀或“貝殼狀”剝落和鋒利的切割邊緣,而且猴子經常從一塊石頭上移除多個石片——所有這些都是人造石器的標誌。(作者指出,相比之下,黑猩猩敲擊堅果過程中產生的石塊缺乏大多數診斷標準,圈養倭黑猩猩在被教導打製石器時產生的石片也是如此。)

專家們 ранее 曾將這些特徵與類人手和協調性的出現,以及人類認知的轉變聯絡起來。但猴子產生了具有相同特徵的石頭這一事實,需要一種不同的進化解釋。如果現代猴子以這種方式改造石頭,那麼滅絕的猴子和猿也可能這樣做,留下它們自己的考古組合。普羅菲特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因此考古學家需要改進他們用來識別人類有意製造的石器的標準。

“他們像研究[人類]工具一樣研究猴子工具,這很聰明,”石溪大學的考古學家索尼婭·哈曼德 (Sonia Harmand) 說,她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很多人會對這些工具可以由捲尾猴製造出來感到不安,”她補充說,並指出普羅菲特團隊拍攝的影片錄影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哈曼德認為,這些猴子人工製品放在東非遺址中也不會顯得格格不入,這些遺址包含人類祖先在最早的技術傳統之一奧爾德沃文化中製造的工具,該文化可以追溯到衣索比亞戈納遺址的260萬年前。捲尾猴石片類似於最簡單的奧爾德沃文化技術示例。但她說,其他奧爾德沃文化石器表現出更高的複雜性和計劃性。猴子人工製品也與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石器有所不同,那是哈曼德和她的團隊從肯亞洛梅克維遺址挖掘出的330萬年前的工具。洛梅克維工具更大,由玄武岩和響巖製成——這些岩石比捲尾猴使用的石英和石英岩更緻密。

一些專家想知道,捲尾猴的石片是否會引發人們對人類世系成員製造了最古老石器的懷疑。儘管研究人員將這些工具歸因於人類祖先,但這些遺址缺乏診斷性化石來建立這種聯絡。“我們不知道”洛梅克維和戈納的材料是誰創造的,萊頓大學的考古學家威爾·羅布魯克斯 (Wil Roebroeks) 斷言。

但在《自然》雜誌論文的評論中,巴黎楠泰爾大學的海倫·羅奇 (Hélène Roche) 表示,捲尾猴的發現不應引起人們對非洲早期石器組合是誰製造的懷疑。考古學家已經研究了數百個這樣的組合。其中許多組合都伴隨著顯示工具使用方式的切痕骨骼,以及表明人類祖先製造了它們的化石,以及其他背景線索。羅奇告訴《大眾科學》,然而,猴子的人工製品可能會使人們需要重新分析在佩德拉富拉達考古遺址發現的神秘的改造過的石頭——這些遺址靠近捲尾猴在塞拉達卡皮瓦拉國家公園的家園。

幾十年來,考古學家一直在爭論佩德拉富拉達遺址。一些人認為,它們證明早在2萬多年前,人類就已在巴西存在,遠早於曾經被認為是第一批殖民美洲的人類克洛維斯獵人,大約在13000年前;包括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的詹姆斯·阿多瓦西奧 (James Adovasio) 在內的另一些人則認為,那裡的“工具”只是從懸崖面上侵蝕出來並掉到地面後意外破碎的岩石。“佩德拉富拉達的東西甚至達不到捲尾猴的標準,”阿多瓦西奧諷刺道。

同樣在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工作的安德魯·海明斯 (Andrew Hemmings) 認為,排除重力解釋應該是佩德拉富拉達的首要任務。但他懷疑區分天然破碎的石頭和捲尾猴製造的人工製品可能是不可能的。“這項研究恰恰突出了自然石頭破碎和有意的[人類]和/或其他動物行為之間灰色地帶究竟有多大,”他說。

巴黎楠泰爾大學的埃裡克·博埃達 (Eric Boëda) 負責佩德拉富拉達的挖掘工作,他說他不擔心猴子會製造石片。他堅稱,佩德拉富拉達的人工製品比捲尾猴製造的“僅僅是碎片”要複雜和多樣得多,而且他的石頭顯示出實際用於肉類和植物的痕跡。

拋開佩德拉富拉達的爭議不談,捲尾猴的發現為越來越多的發現增添了新的內容,這些發現一直在穩步侵蝕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之間的界限。“它們有助於闡明我們靈長類動物兄弟的能力,而我們曾經認為只有我們和我們的直系祖先才擁有這些能力,”阿多瓦西奧說。“它們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有多麼特殊。”

然而,在其他方面,捲尾猴的手工藝突出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和我們自己之間的鴻溝。研究人員一致認為,捲尾猴製造的人工製品與人造人工製品之間的關鍵區別在於,後者是有意製造的,並且有明確的目的。對於捲尾猴來說,鋒利的石片似乎是它們追求石英粉塵時產生的可拋棄的副產品。對於早期人類來說,它們幾乎肯定透過促進獲得食物來幫助生存。

儘管捲尾猴的發現表明,非人類物種可以意外地產生看起來像人類製作的切割工具的岩石碎片,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造工具不特殊,哈曼德警告說。即使人類祖先像捲尾猴一樣開始錯誤地製造石片,也有一些東西讓他們意識到他們可以利用它們,甚至製造新的工具來滿足他們的目的。此外,人類技術從洛梅克維和奧爾德沃遺址看到的相對簡單的工具,發展到一百萬年後具有精心塑造的切割邊緣的手斧,並最終發展到我們今天擁有的精密機械。哈曼德問道,為什麼技術在黑猩猩和猴子身上沒有發展到同樣的程度?為什麼只有人類將其發展到如此極端?

這些問題的明確答案可能難以捉摸。與此同時,普羅菲特渴望深入研究捲尾猴的砸石頭活動。“我們真的需要了解為什麼捲尾猴對生產和攝取石英粉塵如此感興趣,因為這是靈長類動物中非常獨特的工具使用行為,”他說。普羅菲特推測,它們可能正在食用粉碎的石英作為一種自我藥物治療,要麼是為了彌補腸道寄生蟲引起的礦物質缺乏,要麼是為了用磨蝕性粉塵顆粒損害這些寄生蟲。

他還渴望確定捲尾猴使用石頭的這種方式已經持續了多久。其他證據表明,它們至少在700年前就開始使用礫石敲開堅果。西非象牙海岸的黑猩猩石器可以追溯到4300年前。哈曼德觀察到,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古代猴子或大型猿類在做什麼的證據。” 這為未來的更多驚喜留下了充足的空間。

凱特·王 (Kate Wong) 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作家,也是《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專注於進化、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和動物行為。她對人類起源著迷,她在過去 25 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在報道人類起源。最近她開始迷戀鳥類。她的報道曾帶她去過尼安德特人曾經居住過的法國和克羅埃西亞的洞穴,去肯亞圖爾卡納湖畔尋找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器,去馬達加斯加進行挖掘古代哺乳動物和恐龍的探險,去南極洲冰冷的水域,在那裡座頭鯨以磷蝦為食,以及在康涅狄格州周圍進行“大型日”比賽,在 24 小時內儘可能多地找到鳥類物種。凱特是唐納德·約翰遜 (Donald Johanson) 的合著者,合著了《露西的遺產:人類起源的探索》。她擁有密歇根大學生物人類學和動物學理學學士學位。在 X(以前的 Twitter)上關注王 @katewong

更多作者:凱特·王 (Kate W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