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用手勢示意“您先請”,堅持讓伴侶先行

與人類一樣,這些日本小鳥用手勢交流抽象概念

Japanese Tit with extended wing, perched on branch with snow in background

日本山雀。

Yasumasa Ochi/Aflo/Alamy Stock Photo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為了不使用語言進行交流,人類使用大量的手勢——無論是揮手告別,豎起大拇指表示讚許,還是“豎中指”來表達不太禮貌的意思。雖然動物研究人員觀察到大型猿類渡鴉魚類等物種使用手勢進行交流,但這些行為通常僅限於所謂的指示性手勢,即傳達更字面意義的手勢,例如指出重要的物體或位置。另一方面,象徵性手勢傳達更抽象的資訊,並且被認為比非人類動物擁有的認知技能更復雜。

現在,研究人員在一個特別有禮貌的例子中發現了鳥類使用象徵性手勢的首個有記錄的證據。當進入巢箱時,日本山雀(Parus minor)顯然會扇動翅膀,對它們的伴侶說“您先請”。

為了進行這項於週一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分析了八對野生鳥類繁殖對在總共 321 次巢穴訪問中的行為,這些鳥類將食物帶入巢箱以餵養幼鳥。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東京大學的動物交流研究員鈴木俊貴和他的同事東京大學的杉田典正對日本山雀很感興趣,因為它們複雜的發聲交流。這些鳥類發出特定的聲音來傳達資訊,這些資訊可以組合成具有特定語法規則的短語。研究人員希望觀察山雀的行為,以確定肢體語言是否也是它們詞彙的一部分。

一個手勢尤其突出。研究人員注意到,一對山雀中的一隻通常會在巢箱前向其伴侶扇動翅膀,這種行為似乎表明另一隻鳥應該先進入。雌性山雀更頻繁地做出扇動翅膀的手勢,之後它們的雄性伴侶通常會進入巢箱。即使做出手勢的鳥先到達巢箱,也會發生這種情況。當雌鳥沒有扇動翅膀時,她往往會在雄鳥之前進入巢箱。

研究人員提出,這種行為符合象徵性手勢的標準,因為它只出現在伴侶之間,在伴侶進入巢箱後就停止了,並且它鼓勵伴侶在沒有身體接觸的情況下進入。該手勢也是針對伴侶,而不是巢箱,這意味著它不是指示性的或“指向”的手勢,以指示感興趣的物體。

康奈爾大學的鳥類學家邁克·韋伯斯特說:“他們在這裡做了一項非常出色的工作,表明這種運動、這種手勢與……另一隻鳥做某事之間存在關聯。”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這為象徵性手勢的概念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援。作為接收者的鳥知道它的含義,並且它會做它應該做的事情。”

研究非人類動物的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是如何進化到用我們自己的象徵性手勢進行交流的。一項假設表明,用兩條腿走路使早期人類能夠更自由地使用他們的手,從而導致手勢的進化。鈴木說,當鳥類棲息在樹枝上時,它們的翅膀同樣變得自由,這可能導致了像“您先請”扇動翅膀這樣的手勢的發展。

接下來,鈴木和杉田計劃研究這些鳥類是否使用任何與它們語法複雜的發聲結合使用時會發生變化的手勢。鈴木說,人類將手勢和口語結合起來傳達特定的資訊,我們不知道鳥類是否會這樣做,或者如何做到這一點。

韋伯斯特說,這些發現對於理解認知以及鳥類如何思考具有重要意義,類似的姿勢可能在其他物種中也很普遍。“這意味著鳥類對象徵意義的理解程度可能比很多人以前認為的要高,”他補充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