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新的地方睡覺時,我們的睡眠往往會受到影響。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所謂的首夜效應可能是大腦一側部分覺醒的結果——就好像大腦在保持警惕一樣。
布朗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了神經影像技術和一種名為多導睡眠圖的腦電波追蹤方法,記錄了11個人在相隔約一週的兩個晚上睡覺時四個大腦網路中的活動。受試者在他們正常的就寢時間入睡,並且他們的大腦被掃描了大約兩個小時——一個睡眠週期的長度。
當參與者睡覺時,無論在哪個晚上,右半球區域都顯示出持續的慢波活動。然而,在第一個晚上,他們左半球的平均慢波活動較淺——這種不對稱性在那些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入睡的人身上得到了增強。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發表在五月份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結果表明,當人們冒險進入陌生的睡眠環境時,大腦一側的系統會保持活躍——這種明顯的生存策略讓人想起某些動物報告的單半球睡眠。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布朗大學認知、語言和心理科學研究員尤卡·佐佐木解釋說,由於結果僅代表一個睡眠週期,因此尚不清楚大腦的左側是否總是負責保持注意力。右半球有可能在夜間的某個時候接管守衛犬的職責。
根據慢波活動減弱的解剖部位,研究人員懷疑首夜效應涉及預設模式網路,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大腦區域系統,參與白日夢和自發性思維。然而,該網路通常專注於內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精神病學研究員達拉·馬諾阿赫說,夜間守望對它來說是一項奇怪的任務,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不過,她說,左腦活動的差異“將我們與動物王國的其他部分聯絡起來”,提供了一個“進化上明智”的場景,解釋了首夜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