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低估了新冠再感染

許多美國州沒有嚴格追蹤或調查疑似再感染病例

Digital generated image of macro view of the coronavirus.

凱特琳·羅默瑟在三月份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很可能是在丹麥和瑞典旅行時感染的,當時疫情的規模正變得清晰起來。羅默瑟,23歲,是德克薩斯州大學城的一名實驗室研究員,她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出現了幾天輕微的感冒樣症狀。

在接下來的幾周裡,她恢復了正常,感覺完全康復了。她甚至做了另一次檢測,結果呈陰性,以便參加一項研究,成為最早的康復期血漿捐獻者之一,以幫助他人。

六個月後,在九月份,羅默瑟在和父親去佛羅里達旅行後再次生病。第二次發病情況更糟。她失去了味覺和嗅覺,並遭受了持續的頭痛和疲勞。她再次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她的貓也感染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羅默瑟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再感染案例,而不是原始感染休眠後神秘的重新出現。因為冠狀病毒像其他病毒一樣,在社群中繁殖和傳播時會定期變異,所以新的感染會帶有不同的基因指紋。但是,由於兩個實驗室都沒有儲存她的檢測樣本用於基因測序,因此無法證實她的懷疑。

“如果有證據就好了,”羅默瑟說。“我簡直被直接稱為騙子,因為人們不相信有可能被再次感染。我為什麼要謊報生病?”

當數百萬美國人努力從新冠病毒中康復,而更多人爭先恐後地尋求疫苗提供的保護時,美國衛生官員可能正在忽視一個令人不安的倖存者亞群:那些不止一次被感染的人。確定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再感染的普遍程度,以及他們變得脆弱的速度和原因,對於我們理解免疫力以及國家制定有效疫苗接種計劃的努力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家已經證實,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初次疾病後的再感染是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它們被認為是罕見的。根據全球再感染追蹤器,全球範圍內已證實不到50例。美國僅證實了5例,其中包括1月底在加利福尼亞州檢測到的2例。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但是,由於美國保留新冠檢測樣本或進行基因測序的實驗室數量有限,科學家對再感染的理解受到了限制。KFF健康新聞對監測工作的審查發現,許多美國州沒有嚴格追蹤或調查疑似再感染病例。

KFF健康新聞向所有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傳送了有關再感染監測的查詢。在24份回覆中,不到一半提供了有關疑似或確診再感染病例的詳細資訊。在官員表示他們正在積極監測再感染的地方,他們發現的潛在病例遠比先前預期的要多。

例如,在華盛頓州,衛生官員正在調查近700例符合可能的再感染標準的病例,其中36例等待基因測序,僅確診1例。

在科羅拉多州,官員估計可能的再感染僅佔新冠病毒陽性病例的0.1%。但是,在報告了超過396,000例病例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可能有近400人被感染不止一次。

在明尼蘇達州,一位發言人說,官員們已經調查了150多例疑似再感染病例,但他們缺乏確認診斷的遺傳物質。

在內華達州,去年夏天確定了美國首例新冠再感染病例,該州公共衛生實驗室主任馬克·潘多里說,毫無疑問,有些病例被漏掉了。

他說:“我預測我們正在遺漏再感染病例。” “它們很難確定,因此您需要專門的團隊來完成這項工作,或者需要一個核心實驗室。”

這種情況與所謂的“長途新冠”的情況不同,在“長途新冠”中,原始感染會引發使人衰弱的症狀,這些症狀會持續數月,並且可以繼續檢測到病毒顆粒。再感染髮生在一個人感染新冠病毒,清除該毒株,然後再次感染不同的毒株時,這引起了人們對該疾病的持續免疫力的擔憂。這種再感染經常發生在人類中傳播的其他四種冠狀病毒中,從而引起普通感冒。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南要求,當某人在首次感染後至少90天(或“高度可疑”病例至少45天)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時,應調查可能的再感染。確認再感染需要對每次感染的配對樣本進行基因測序,以判斷所涉及的基因組是否不同。

但是,美國缺乏強大的基因測序能力,而基因測序是識別特定病毒指紋的過程,因此可以將其與其他毒株進行比較。聯邦新冠工作組負責人傑夫·齊恩茨上個月底指出,美國在基因組測序方面排名世界第43位。

迄今為止,只有一小部分新冠病毒陽性樣本進行了測序,儘管拜登政府正在努力迅速擴大這項工作。2月1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博士告訴記者,最近幾周測序量“增加了十倍”,從1月10日當週的251個序列增加到1月24日當週的2,238個序列。該機構正在與私營公司、各州和學術實驗室合作,力爭到2月中旬每週增加到6,000個序列。

華盛頓州傳染病州流行病學家斯科特·林德奎斯特博士說,官員們已將州實驗室的基因測序列為優先事項,並計劃開始對收集的所有樣本進行5%的基因分型。林德奎斯特說,這將使官員們能夠篩選近700例潛在的再感染。更重要的是,這項工作還將有助於發出嚴重變異的冠狀病毒(稱為變種)的存在訊號,這些變種可能會影響病毒的傳播難易程度,甚至可能影響新冠病毒使人生病的程度。

他說:“這兩個領域,即再感染和變種,可能會交叉。” “我們想走在前面,而不是落在後面。”

再感染的幽靈使新冠威脅的核心問題之一變得複雜化:在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後,人們將保持免疫力多久?

早期的研究表明免疫力會很短暫,只有幾個月,而更最近的研究發現,某些抗體和記憶細胞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可能持續超過八個月。

西雅圖瑞典醫療中心的傳染病專家賈森·戈德曼博士說:“我們實際上不知道”哪個指標可以表示免疫力。“我們沒有可以進行的測試來說是或否,您可能會被感染。”

戈德曼和他的同事證實了去年秋天西雅圖一名男子再感染的病例,此後又確定了六、七個可能的病例。他說:“這種情況比人們認識到的要普遍得多。”

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健康中心的傳染病醫師埃德加·桑切斯博士說,再感染的可能性意味著,即使是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也需要保持警惕,以減少再次暴露的風險。

他說:“很多患者會問,‘我還要擔心多久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我通常這樣告訴他們:‘您可能在幾周內甚至最多幾個月內是安全的,但除此之外,真的不清楚。’”

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病毒遺傳學專家比爾·梅瑟博士說,對更廣泛的社會而言,資訊是相似的,他一直在思考新冠應對的文化心理學。有證據表明,可能不會明確地恢復正常。

他說:“我認為我們透過戰勝這種冠狀病毒來結束這場大流行的想法實際上不是它將要發生的方式。” “我認為,我們更有可能學會如何適應這種新病毒在我們中間傳播的生活。”

KFF健康新聞(Kaiser Health News)是一項涵蓋健康問題的非營利性新聞服務。它是KFF(凱撒家庭基金會)的一個編輯上獨立的計劃,與凱撒永久醫療集團無關。

KFF Health News, formerly known as Kaiser Health News (KHN), is a national newsroom that produces in-depth journalism about health issues and is one of the core operating programs at KFF -- the independent source for health policy research, polling, and journalism.

More by KFF Health 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