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交媒體成為惡作劇和虛假資訊的完美溫床

資料科學家正在研究線上資訊傳播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動態,以及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緩和兩極分化

克里斯·馬爾本

2015年夏天,州長格雷格·阿博特給德克薩斯州州衛隊下達了一項不同尋常的命令:密切關注“翡翠頭盔15”演習,以防網上謠言屬實。實際上,“翡翠頭盔15”是在德克薩斯州和其他六個州進行的為期八週的例行軍事演習。然而,在網路迴音室中,它卻變得更加險惡:這是巴拉克·奧巴馬總統下令發動的政變的開始。

全球資訊網建立的一大承諾是,使用者可能會接觸到多元化的觀點。然而,人類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仍然有限,新聞推送演算法可能會偏向選擇性曝光。使用者表現出選擇符合他們信仰的資訊的傾向,並加入圍繞共同敘事形成的極化群體,稱為迴音室。在這些封閉的社群中,兩極分化占主導地位。在這種環境中,不可靠的謠言和陰謀論廣泛傳播。陰謀論並非新鮮事物,但在民粹主義和數字行動主義盛行的時代,它們獲得了影響現實世界事件的新力量——通常會變得更糟。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全球風險報告中,兩極分化和有偏見資訊的病毒式傳播被列為這個時代最危險的社會趨勢之一。隨著西方反民主政治家的崛起,我們現在看到了病毒式虛假資訊帶來的危險變得顯而易見。當兩極分化占主導地位時,我們的偏見使我們難以辨別可靠的資訊。社交媒體平臺使想法——即使是錯誤的想法——幾乎可以瞬間傳播到全球。

資料科學家最近在理解資訊的傳播和消費、資訊對意見形成的影響以及人們相互影響的方式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技術的進步使得利用社交媒體的海量資料成為可能——人們在選擇、分享和評論線上內容時留下的痕跡——從而在高解析度水平上研究社會動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透過將計算社會科學的方法應用於人們在 Facebook、Twitter、YouTube 和其他此類平臺留下的痕跡,科學家可以非常詳細地研究陰謀論的傳播。感謝這些研究,我們知道人類並不像長期以來假設的那樣是理性的。面對未經過濾的資訊,人們會接受符合自己想法的資訊。這種效應,被稱為確認偏差,助長了兩極分化,從而降低了真實資訊的價值——支撐了關於全球超級陰謀、疫苗與自閉症之間聯絡以及其他無稽之談的理論。最重要的是,正如 COVID-19 大流行所表明的那樣,公眾對科學的運作方式的細微之處並不瞭解,而且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等概念很難傳達。而且一些科學家不太擅長溝通。

迴音室

在威尼斯大學,我和我的同事們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在調查社交網路上資訊和虛假資訊的傳播。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瞭解資訊如何像病毒一樣傳播,以及意見如何在網路空間中形成和加強。

我們關於該主題的第一項研究旨在揭示社交媒體使用者如何對待三種不同型別的資訊:主流新聞、另類新聞和線上政治行動主義。第一類是不言自明的:它指的是在義大利提供全國新聞報道的媒體機構。第二類包括聲稱報道主流媒體“隱藏”的資訊的媒體。最後一類指的是活動團體釋出的內容,這些團體將網路用作政治動員的工具。

為我們的研究收集資訊,特別是來自另類來源的資訊,既耗時又費力。我們收集並手動驗證了來自 Facebook 使用者和活躍於事實核查的小組的各種指標。從我們調查的 50 個 Facebook 頁面中,我們分析了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2 月期間與這些頁面互動的 200 多萬義大利使用者的線上行為。我們發現,定性不同的主題的帖子在網上的行為非常相似:相同數量的使用者傾向於與它們互動、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它們並就它們進行辯論。換句話說,來自主要日報、另類新聞來源和政治活動網站的資訊都以相同的方式產生反響。

兩種不同的假設可以解釋這一結果。第一種可能性是所有使用者都平等地對待所有資訊,無論其真實性如何。另一種可能性是,某些利益集團的成員平等地對待所有資訊,無論其是否真實,如果它加強了他們先前的信念。對我們來說,第二個假設更有趣。它表明確認偏差在虛假資訊的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

管理者和資訊

下一步是檢驗這兩個假設。我們決定比較閱讀科學新聞的人與通常關注另類新聞和陰謀論的人的線上行為。我們選擇這兩種型別的內容是因為一個非常具體的差異——它們是否有一個傳送者,一個資訊的管理者。科學新聞是關於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由已知的作者和機構進行的工作。相比之下,陰謀論沒有傳送者:它們的制定方式是為了促進它們產生的不確定性。主題始終是一個秘密計劃或真相,有人故意向公眾隱瞞。

我們世界的複雜性——多元文化主義、全球金融體系日益複雜和技術進步等問題——可能會導致人們,無論教育程度如何,都選擇相信明確指出責備物件的簡潔解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社會心理學家、陰謀動態學者馬丁·鮑爾將陰謀思維描述為“準宗教心態”。這有點像人類的黎明時期,當時人們將風暴歸咎於神靈的行為。

對於這項名為“科學與陰謀:虛假資訊時代的集體敘事”的研究,該研究發表在PLOS ONE上,我們調查了 73 個 Facebook 頁面,其中 39 個傳播陰謀論,34 個釋出科學新聞。總共有超過一百萬義大利使用者在 2010 年至 2014 年間訪問了這些頁面。我們發現這兩組頁面都吸引了非常專注的受眾——很少離開其迴音室的使用者。閱讀科學新聞的人很少閱讀陰謀新聞,反之亦然。但陰謀頁面吸引的使用者是科學頁面的三倍。

Facebook 的新聞推送演算法似乎助長了迴音室的形成,這在虛假謠言的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當我們調查了 4,709 篇諷刺陰謀論的帖子(例如:“飛機凝結尾跡含有偉哥”)時,我們發現“真實”陰謀新聞的消費者比合法科學新聞的讀者更可能閱讀這些諷刺作品。我們還發現,主要關注陰謀新聞的使用者傾向於更廣泛地分享內容。

當我們重建我們兩組人(科學新聞讀者和陰謀論愛好者)的社交網路時,我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統計規律:隨著對特定型別敘事的點贊數量增加,擁有一個完全由具有相同個人資料的使用者組成的虛擬社交網路的機率也增加了。換句話說,你接觸某種型別的敘事越多,所有 Facebook 朋友都具有相同新聞偏好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交網路劃分為同質群體對於理解這種現象的病毒式性質至關重要。這些群體傾向於排除任何不符合其世界觀的東西。這種趨勢已在更普遍的環境中得到證實:人們如何在 Facebook 上閱讀報紙。我們於 2017 年 2 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線上發表的研究,分析了 3.76 億使用者與社交媒體上的新聞媒體頁面互動的行為,發現使用者在網上越活躍,他們接觸的資訊來源就越少。

一個棘手的問題

2014 年,我們決定開始調查糾正社交媒體上未經證實的主張的傳播的努力。揭穿謠言有效嗎?為了找出答案,我們測量了“永續性”——一個人隨著時間推移繼續參與特定型別內容的傾向——暴露於揭穿謠言活動的陰謀新聞讀者的永續性。暴露於揭穿謠言活動的人閱讀陰謀新聞的可能性增加了 30%。換句話說,對於某些型別的使用者,揭穿謠言實際上會加強對陰謀論的信念。

我們在一項針對美國 5500 萬 Facebook 使用者的研究中觀察到了相同的動態。使用者透過消費支援他們先前信念的資訊來避免認知失調,並且他們廣泛分享這些資訊。此外,我們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個領域(例如,疫苗與自閉症之間(不存在的)聯絡)接受陰謀論的人,將在其他領域尋找此類理論。一旦進入迴音室,他們往往會接受整個陰謀體系。

這些動態表明,線上虛假資訊的傳播將非常難以阻止。任何理性討論的嘗試通常都會演變成極端分子之間的爭鬥,最終導致兩極分化。在這種背景下,準確地告知人們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阻止毫無根據的報道。我們進行了另一項實驗,以衡量不同新聞技巧在緩和兩極分化方面的效果,但這些策略被證明相對無效。

很有可能,社交媒體將繼續充斥著關於最新全球超級陰謀的辯論。重要的是分享正在向我們隱瞞的東西;它是真是假幾乎無關緊要。也許我們應該停止稱之為資訊時代,而開始稱之為隔離時代。

更多探索

Facebook 新聞消費的剖析。Ana Lucía Schmidt 等人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第 114 卷,第 12 期,第 3035-3039 頁;2017 年 3 月 21 日。

部落世界中的揭穿謠言。Fabiana Zollo 等人在PLOS ONE,文章 0181821;2017 年 7 月 24 日。

社會和政治挑戰。第 2 部分:2017 年全球風險報告。第 12 版。世界經濟論壇,2017 年。可在 http://reports.weforum.org/global-risks-2017 獲取

社交媒體上的迴音室:比較分析。Matteo Cinelli 等人。提交給 arXiv.org,2020 年 4 月 20 日。預印本可在 arxiv.org/abs/2004.09603 獲取

衡量 Facebook 上對不同新聞技巧的社會反應。Ana L. Schmidt 等人在人文與社會科學通訊,第 7 卷,第 17 期,7 頁;2020 年 7 月 1 日。

沃爾特·夸特羅喬奇負責協調威尼斯大學的資料科學與複雜性實驗室。他的研究重點是社會動態的定量特徵,從意見的形成到資訊的傳播方式。夸特羅喬奇對線上敘事的起源、產生和傳播以及社會傳染特別感興趣。

更多作者:沃爾特·夸特羅喬奇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6 卷 第 4 期本文最初以“迴音室內部”為標題發表在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6 卷 第 4 期(),第 6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17-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