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科學家們有一個令人驚訝的習慣:他們經常低估氣候威脅。2007年,由斯特凡·拉姆斯托夫領導的團隊比較了實際觀測結果與理論模型對三個關鍵氣候變數的預測:大氣二氧化碳、全球平均氣溫和海平面上升。雖然預測正確地預測了二氧化碳水平,但實際溫度和海平面上升的預測偏低。2008年,小羅傑·皮爾克發現,在之前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中,有三分之二的報告中海平面上升幅度高於預測。2009年,一項對數百篇關於氣候變化的論文進行的綜述指出,科學家在幾個領域低估了事件預測,但沒有一個領域高估了事件預測。
2013年,當時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員凱南·布萊斯,與我和其他同事一起指出,這些低估代表了一種偏差。科學家們傾向於較低的預測,因為他們不想被指責提出戲劇性和誇大的說法。報告低估的文章已被廣泛引用,因此人們可能會認為,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應該已經採取了糾正措施。
但最近關於北極變暖的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並沒有消失。例如,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北極冰如何反射陽光,將熱量從地球上轉移出去。但是,隨著極地冰因全球變暖而融化,北冰洋吸收了更多的熱量,這導致北極變暖更加嚴重,從而融化了更多的冰,以此類推。因此,該地區正在快速變暖應該不會讓人感到驚訝。然而,科學家們對該地區升溫的速度之快感到措手不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芬蘭氣象研究所的米卡·蘭塔寧領導的最新研究發現,自1979年以來,北極變暖的速度幾乎是全球整體速度的四倍。很少有氣候模型預測到如此巨大的影響。
模型結果通常以一組類似模型的多次執行的平均值報告,稱為集合。這些新的北極溫度觀測結果不僅比所有主要集合平均值都高,而且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出了整個集合範圍。在一個非常龐大且備受尊敬的集合中——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大型集合——1979-2021年的觀測到的變暖完全超出了結果範圍。一些真實世界的觀測結果甚至比最熱的預測還要熱。
這有幾個含義。首先,它提醒我們,平均值可能會產生誤導。極端結果可能不太可能發生,但確實會發生,並且在評估風險時至關重要。其次,它表明氣候模型可能仍在繼續低估關鍵的氣候影響。
誠然,觀測結果可能是錯誤的;測量該地區的溫度是出了名的困難,部分原因是北冰洋上感測器覆蓋範圍稀疏。此外,科學家們可能分析了不同的時間段或使用了衝突的“北極”邊界定義。但也可能是他們潛意識中低調處理的態度正在發揮作用。
近年來,我們聽到了很多關於種族和性別歧視方面的潛意識偏見。但是潛意識偏見可能是由許多事情引起的,包括防禦心理。即使是現在,科學家們仍然被指責誇大氣候風險,而一些知名人士獲得了過多的媒體關注。那些已經內化了這種擔憂的科學家可能會下意識地使他們的模型產生偏差,使其不切實際地保守。
如果科學家們低估了北極變暖,他們可能也低估了永久凍土融化和甲烷釋放的量。這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因為永久凍土中含有約1.5萬億公噸的有機碳,是目前大氣中碳含量的兩倍。如果這些碳被迅速釋放出來,可能會導致最壞的情況:失控的溫室效應。無論原因是什麼,科學家們都應該認真審視他們的模型是否仍在低估氣候問題的關鍵方面。低估可能會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即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而實際上我們並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