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搖晃入睡是無與倫比的鎮靜劑和良藥

前後搖擺的動作可能會調整控制我們平衡和空間定位的感官器官

搖晃嬰兒入睡——既能安撫年輕人的哭鬧,又能保持年輕父母的神智清醒——自史前時代以來就已司空見慣。同樣,火車行駛時有節奏的咔噠聲等有節奏的動作,也能讓我們許多成年人瞬間入睡——但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兩項新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在進化上被 programmed 為對搖晃做出反應。研究表明,在人類和小鼠身上,搖晃入睡可能具有顯著的健康益處,例如更好的睡眠質量,甚至改善長期記憶的形成。

第一項研究中,作者使用了腦電圖 (EEG) 記錄來分析 18 名年輕健康成年人在睡眠實驗室度過三晚的腦部反應。第一晚旨在讓他們適應新的睡眠環境;第二晚他們在緩慢搖晃的床上度過;第三晚——一週後——在固定的床上度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即使對於已經是良好睡眠者的人來說,搖晃也縮短了受試者入睡所需的時間,以及達到非快速眼動睡眠所需的時間,這與睡眠質量的提高有關。搖晃者也減少了覺醒次數,並保持深度睡眠更長時間。

為了好奇搖晃是否可能對記憶產生任何影響,研究物件還被要求記住 46 個隨機的詞對。在他們搖晃和不搖晃的睡眠之夜,他們都被呈現了第一個詞,並被要求在睡了一夜後回憶起第二個詞。一個搖晃的夜晚使他們的回憶提高了三倍。

最後,研究還發現,搖晃還可以同步大腦丘腦皮質網路中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的腦電波,該系統已知與睡眠和記憶鞏固有關,記憶鞏固是指大腦處理和儲存長期記憶的夜間過程。“令人驚訝的是……我們清楚地表明,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特定腦振盪與床運動的節奏同步並被其夾帶,”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勞倫斯·拜爾說,他領導了這項新研究。拜爾將這些發現比作我們直觀地認識到緩慢搖晃的吊床可以讓我們放鬆身心,並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奇效。“這可能是未來臨床研究非常有希望的途徑,”他指出。

先前的研究——以及數千年來感到欣慰的父母——支援了搖晃有助於哄嬰兒入睡這一事實。新的發現表明,這在成人身上也是如此。然而,以前尚不清楚這在其他物種中是否也適用。

第二項研究發現,至少在小鼠身上是這樣的。與人類研究一樣,搖晃縮短了小鼠入睡所需的時間,並增加了睡眠時間,這透過腦電圖記錄來衡量。然而,與人類不同的是,搖晃似乎並沒有誘導齧齒動物進入更深度的睡眠。作者懷疑搖晃可能是透過刺激前庭系統來發揮其對睡眠的影響,前庭系統是哺乳動物內耳中控制我們平衡感和空間定位的感官器官。透過使用一種前庭功能受損的小鼠品系,他們證明情況確實如此。具體而言,研究中使用的一半小鼠缺乏“耳石”,耳石是小的碳酸鈣基顆粒,它們在內耳的兩個腔室周圍晃動,使哺乳動物能夠感知垂直和水平加速度。沒有這些耳石器官的小鼠在睡眠期間沒有表現出搖晃的益處。“自遠古時代以來,我們就搖晃我們的嬰兒,並且經常搖晃自己入睡,”這項新論文的主要作者,瑞士洛桑大學的康斯坦丁諾斯·孔波蒂斯說。“我們的研究為這種現象背後的神經生理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精神病學和人類行為學助理教授布萊斯·曼德補充說:“這些發現至關重要,”“在這些論文之前,與前庭相關的搖晃和睡眠之間的關聯機制和功能意義完全未知。”他指出,新的發現為在睡眠和記憶受損者身上測試非侵入性行為干預措施打開了大門。

孔波蒂斯說,這兩項研究可能為有入睡困難的人以及患有內耳缺陷的人帶來改進的治療方法。“嬰兒的搖籃;年輕成人的搖床;老年人的搖椅——目前正在進行的努力可以改善我們的睡眠和福祉,”孔波蒂斯補充道。但對於那些渴望將搖晃新增到健身計劃中的人,他敦促要有耐心。“我們應該在完全理解這種現象之後,再開始在我們的——以及我們寵物的——家中懸掛吊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