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回收不是解決塑膠汙染問題的答案

回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實現可持續的塑膠未來。 轉變塑膠經濟的真正解決方案在於從源頭上減少塑膠的生產

Different plastic waste.

塑膠回收率低至 9%。

塑膠汙染已被公認為是當今主要的全球環境挑戰之一,其影響範圍遍及全球,影響著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地球系統。 因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 3 月份宣佈計劃在 2024 年前制定一項“終結塑膠汙染”的條約。 然而,儘管該宣告闡述了減少塑膠汙染的總體目標,但並未提及任何具體的政策措施(參見go.nature.com/3rgujfc)。 一項高效且雄心勃勃的條約有可能促進向迴圈塑膠經濟急需的轉型,並標誌著塑膠汙染率開始下降。 但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的是,新條約不能成為以犧牲為減少塑膠消費提供法律基礎為代價的回收利用教條。

多年來,向迴圈塑膠經濟的轉型一直被理解為需要多種努力相結合,通常概括為“減少、再利用、回收”的口號。 這些原則基於廢物等級的最頂三層,其中減少優於再利用,而再利用又優於回收。 然而,在實踐中,由於假設回收率的大幅提高對於迴圈轉型至關重要,因此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回收利用上。

調整焦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歐洲委員會在 2018 年釋出的一份檔案,概述了塑膠經濟應如何轉型,可以作為這種趨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參見go.nature.com/3clrqdq)。 “回收”一詞及其衍生詞出現了 144 次,而源於“再利用”和“減少”的詞語僅出現 12 次和 18 次(並且後者的大多數提及都與減少環境垃圾有關,而不是塑膠消費)。 在歐盟“新塑膠經濟願景”中列出的九個具體目標中,有七個完全與回收利用有關。

對回收利用的關注有兩個影響。 首先,它很可能導致成員國實施增加回收利用的措施——因此不會積極努力實現任何減量目標。 其次,它實際上可能會阻止各國設定減量目標,因為此類目標可能會因易於收集回收的塑膠與可以減少的塑膠之間存在重疊而使滿足回收需求變得更加困難。

回收是最佳解決方案的想法建立在可以實現近乎完美的閉環系統的思維之上,並且如果材料保持在迴圈價值鏈中,我們就可以無限期地使用它們。 不幸的是,這遠非事實。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說法,只有 15% 的塑膠廢物被收集用於回收,其中 40% 因質量低而在回收過程中被丟棄。 因此,實際的塑膠回收率低至 9%。

此外,大多數送去回收的塑膠,尤其是從家庭收集的塑膠,都是降級回收的——也就是說,由於其異質性,回收產品的質量低於原始產品。 為了避免回收過程中質量的任何損失,廢物成分必須保持均勻,成分通常由不含顏料等新增劑的單一聚合物組成。 新的、更好的回收技術將改進這一點,但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近乎完美的系統是不現實的。

不要產生依賴性

對回收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可能會導致“鎖定”局面,即我們建立一個基礎設施部門,使我們依賴於回收大部分塑膠——即使那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這種情況導致一些國家對焚燒廠進行了重大投資,這些焚燒廠有助於持續焚燒廢物以產生能源。 在丹麥,過去對這類工廠進行了大規模投資,現在需要進口廢物以確保這些焚燒爐達到其能源生產目標。

因此,聯合國塑膠條約必須旨在不僅提高回收率,還要減少塑膠和塑膠使我們能夠消費的其他資源的消耗,這一點至關重要。 應該指出的是,該條約還需要在世界上廢物處理系統目前管理不善的地區發展廢物處理系統,但這本身並不是長期的補救措施。 解決塑膠汙染的方案——該決議的目標——在於為向以下方向轉型提供激勵:減少非必要塑膠的使用,並製造儘可能耐用的產品。

政策制定將成為這一轉型的中心,並且可以從先前的經驗和當前的過程中找到靈感。 例如,愛爾蘭是歐洲最早對塑膠袋徵收稅費的國家之一。 這項政策導致消費量下降了 90%,併為綠色公共基金產生了超過 900 萬美元的收入。 與此同時,歐盟政策的趨勢正在略微轉向促進更好的設計和更耐用的產品。 例如,新的歐盟生態設計指令將概述具體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為政策如何促進可持續生產提供靈感。

這些努力是向迴圈塑膠經濟轉型的重要步驟——並且應該指導聯合國塑膠條約的起草者們的工作。 最終,只有當該條約指導政策制定者實施具有遠見的措施,使製造商能夠生產耐用產品時,該條約才能成為塑膠經濟迴圈轉型的關鍵組成部分。 這是實現可持續塑膠未來的關鍵。

本文是自然展望:迴圈經濟的一部分,這是一份編輯上獨立的增刊,由 Google 提供財政支援。 關於此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