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假日,人們很自然地會懷念過去的日子——童年時唱頌歌或與已故親人共進晚餐。最近,科學家們探索了苦樂參半的懷舊之情,發現它具有積極作用,可以改善情緒,甚至可能改善心理健康。一篇新的論文闡明瞭其作用機制,發現這種帶有懷舊色彩的情緒實際上並沒有將我們禁錮在過去,而是真正提升了我們的精神和活力。
在幾項線上和實驗室進行的實驗中,當透過傷感的歌詞或回憶引導受試者體驗傷感的遐想時,他們報告了更強的自我連續性,這是透過一項經過驗證的指標來衡量的,該指標詢問參與者在多大程度上同意諸如“我感覺與我的過去有關聯”和“我個性的重要方面在時間推移中保持不變”之類的陳述。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心理學家、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康斯坦丁·塞迪基德斯曾在2015年的一篇論文中展示過這種效應,該論文最近發表在Emotion雜誌上。但在這裡,他們發現懷舊透過增強社會聯絡感來提升自我連續性。傷感的回憶通常包括親人,這可以提醒我們,社會網路可以跨越人與人之間,也可以跨越時間。
研究人員在美國、英國和中國的參與者中發現了這種模式。他們還進一步透過關於其他同時發生的情感的問卷調查觀察到,自我連續性帶來一種活力感——“能量和精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塞迪基德斯在論文中的南安普頓合作者之一蒂姆·威爾德舒特指出,人們有很多種方式來引發懷舊——看照片、烹飪特定的食物、分享故事或播放音樂。他稱這種感覺為“一種心理免疫反應,當你在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時,它會被自然而然地觸發”,我們每週都會自然而然地體驗到幾次。因此,如果您在假期期間感到有點慌亂,不妨拿出相簿,花一些時間重溫您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