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17年5月27日——對布萊恩·斯韋斯來說又是深夜。這位26歲的醫學博士/神經科學專業的學生一直在執行程式碼,分析數萬行資料,這些資料可以追溯到2012年進行的實驗。目標是更好地理解“沉沒成本”這個概念,即你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越多,即使在符合你最佳利益的情況下,也越難放棄它。例如,一段長期關係出了問題,就比一段短期關係更難離開。即使在雜貨店不小心選擇了一條較長的隊伍,人們也很難放棄這個決定,轉到較短的隊伍中。
斯韋斯和他在明尼蘇達大學的同事們特別感興趣的是沉沒成本如何影響決策——不僅在人類身上,也在大鼠和小鼠身上。牛津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亞歷克斯·卡塞尼克(Alex Kacelnik)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這樣解釋道:“如果你發現一個物種做出了系統性的錯誤選擇,你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意外。但如果你發現一個非常不同的物種做了同樣的事情——那麼,拜託,一定有一些原因導致進化沒有消除這種行為形式。”
斯韋斯和他的團隊決定研究不同物種的這種現象。他們最近的一些發現發表在7月份的《科學》雜誌上,表明大鼠、小鼠和人類都表現出沉沒成本行為。他們的分析還表明,齧齒動物和人類都有獨立的決策過程,並非所有過程都容易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人們在做出決定時所花費的時間,無論是離開一段關係還是雜貨店的隊伍,都不被認為是沉沒成本的一部分;只有在做出決定後投入的時間才會被考慮在內。當斯韋斯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在五月深夜給他的導師發了電子郵件,稱這些發現“非常重大”。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這都始於幾年前,當時明尼蘇達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生亞當·斯坦納(Adam Steiner)設計了一個實驗,以觀察大鼠如何做出決定。研究人員將該實驗稱為“餐廳街”,為大鼠提供了四種不同口味的食物選擇。大鼠在美食廣場式的迷宮中奔跑,並選擇是等待一定的時間來獲得特定的食物,還是繼續前進到另一個等待時間較短的“餐廳”。一旦大鼠做出決定,如果它不再覺得等待是值得的,它就可以選擇改變主意並離開該區域。
當團隊考慮如何最好地分析他們的結果並在人類身上測試類似的決策時,關於沉沒成本的研究登上了該領域一些最負盛名的期刊的頭版。一些研究發現齧齒動物容易受到這種現象的影響;另一些研究發現它們並非如此。對包括鳥類在內的其他物種的研究也得出了混合的結果。對於明尼蘇達大學的團隊來說,關鍵不僅是在齧齒動物身上測試沉沒成本,還要衡量這些決策在人類身上是如何進行的。“該領域的目標最終是改善人類行為,因此能夠將齧齒動物的發現轉化為人類研究是一種黃金標準,”密歇根大學的行為神經科學家雪莉·弗拉格爾(Shelly Flagel)說,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三年,至少四個失敗的研究設計以及無數小時的微不足道的分析之後,該團隊找到了他們一直在等待的東西:“小貓影片,”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研究生、該研究的合著者薩曼莎·艾布拉姆(Samantha Abram)說。正如大鼠和小鼠覓食食物一樣,艾布拉姆說,人類在網上覓食娛樂和資訊。研究人員向大學生展示了四個影片選項,並觀察每個學生瀏覽選擇並決定是否等待更長的時間來觀看他們喜歡的影片。有些影片載入時間比其他影片長,如果學生在最初選擇後決定等待不值得獎勵,他們有機會離開影片載入頁面。平均而言,即使影片與他們的興趣不符,人們也不願意離開影片,因為他們已經投入了時間等待獎勵。
總而言之,實驗的發現表明,大鼠、小鼠和人類都容易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如果他們做出了與他們的偏好不符的決定,那麼每個人都很難迅速扭轉局面。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這個過程是不理性的,還是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有目的的進化優勢。這些發現還表明,沉沒成本並非適用於決策的所有方面。“對沉沒成本效應的很多解釋是,人們不喜歡浪費寶貴的資源,”斯韋斯說。“但我們發現,無論最初的決策浪費了多少時間,一旦接受了提議,最初投入的金額對你一旦等待後保持承諾的可能性沒有影響。”
弗拉格爾和其他人認為這些結果令人興奮。但他們警告不要從這項研究中得出概括性的結論。“總是會有一些注意事項,尤其是在齧齒動物和人類行為之間進行類比時,”弗拉格爾說。這項研究的主要侷限性之一是,它沒有關注人類、小鼠和大鼠之間一致的行為。儘管覓食線上資訊和食物可能是相關的活動,但它們是不同的——這使得從齧齒動物到人類的轉化不太確定。還有一個性別因素:研究的小鼠都是雄性,而人類研究的參與者主要是女性。
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也保持警惕。“一項研究只是一個數據點。這只是一個數據點,”該校神經科學教授、該論文的合著者大衛·雷迪什(David Redish)說。然而,雷迪什和他的同事已經發表了五項基於餐廳街和影片畫廊實驗的研究,其中一些進一步證明了齧齒動物和人類在決策方面的共性。《自然神經科學》雜誌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大鼠會體驗到後悔;2月份發表在《PLOS生物學》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表明,正如標題所說,“小鼠學會了避免後悔。”
其他工作也證實了不同決策過程的觀點,這些過程並非都容易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斯韋斯、雷迪什和另一位同事於6月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考察了戒斷可卡因和嗎啡如何影響小鼠的決策。結果表明,可卡因會改變深思熟慮的行為,而嗎啡會擾亂對最初選擇的重新評估。“這實際上對其他事情,如成癮,具有影響,”斯韋斯說。如果存在兩個不同的過程,進一步的研究可以闡明哪個過程在復發中活躍,以及如何修改治療方案以解決這種細微差別。
該團隊還在尋求更多關於這種行為背後的神經活動的研究。“我們真的可以進入大腦並追蹤這些過程嗎?”隨著與大腦相關的技術的進步,雷迪什看到了有意針對——並可能改變——這些決策過程的機會。但他表示,是否負責任地這樣做取決於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