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秘密,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保守秘密可能會讓人感到疲憊,但這並非大多數研究人員長期以來假設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重新定義了“秘密”本身,併為已知其與抑鬱、焦慮和整體健康狀況不佳之間的聯絡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研究人員認為,秘密主要是意圖隱瞞資訊,而與周圍其他人的任何積極隱瞞無關。即使我們獨處時,這也會讓我們感到不真實,從而傷害我們。
哥倫比亞商學院的心理學家邁克爾·斯萊皮安和他的同事最近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線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報告了他們的發現。在六項研究中,他們透過網際網路詢問了總共 1200 名美國人,以及在紐約市中央公園野餐的 312 人,詢問了 38 類經常保密的行為或身份。在其中五項研究中,受訪者表示,他們目前平均隱瞞了約 13 類資訊(包括約 5 類他們對所有人保密的秘密)。最常見的秘密是婚外情想法(在戀愛關係中思考與另一個人發生關係)、浪漫慾望(單身時)和性行為(色情消費、幻想等)。圖表展示了最常見秘密的完整細分;更多資料可在 www.keepingsecrets.org 上獲取。
來源:Amanda Montañez;資料來源:Michael L. Slepian 等人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發表的“秘密的體驗”。線上釋出於 5 月 8 日,2017 年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人們說,當他們不與任何人互動時,他們想到秘密的頻率大約是他們在談話中積極隱瞞秘密的頻率的兩倍。他們的思緒越頻繁地遊蕩到秘密,他們報告的秘密對他們的幸福感造成的損害就越大,他們說的身體就越不健康。令人驚訝的是,與之前的假設相反,積極的隱瞞根本沒有影響幸福感。另外四項線上進行的、全部涉及夫妻的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如果您必須保守秘密,斯萊皮安建議透過練習正念或在匿名線上論壇中討論禁忌話題來避免沉溺於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