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教授羅傑·N·安德森解釋道。
板塊構造決定了石油和天然氣儲藏的位置,並且是我們理解為什麼沙漠和北極地區似乎擁有地球上最大的碳氫化合物儲量的最佳線索。但還有其他重要的大儲量地點:河流三角洲和大陸邊緣近海。總而言之,這四種類型的地區擁有當今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主要來自死亡微生物在缺氧環境中的快速埋藏,在這些環境中,它們不會分解。這種缺氧使得它們能夠保持其氫-碳鍵,這是生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必要成分。新形成的海洋盆地,由板塊構造和大陸裂谷形成,為在缺氧水域中快速埋藏提供了恰當的條件。河流迅速地將富含有機殘骸的沉積物填充到這些盆地中。由於盆地的水迴圈受限,它們的氧氣水平也比開闊的海洋低。例如,正在發育中的海洋盆地加利福尼亞灣,如今正在即時產生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墨西哥灣也是在受限迴圈環境中形成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絕佳例子(見右上方影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提供缺氧埋藏位置和條件的相同板塊構造也負責這些沉積盆地隨後採取的地質路徑。大陸漂移、俯衝和與其他大陸的碰撞提供了從沼澤、河流三角洲和溫和氣候——大多數有機物沉積的地方——到兩極和沙漠的運動,它們今天碰巧最終到達了那裡。事實上,利比亞撒哈拉沙漠包含明顯的冰川疤痕,南極洲擁有廣泛的煤礦沉積——並且很可能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這證實了它們的板塊曾經位於地球的另一端(見右側影像)。
板塊構造也負責創造“壓力鍋”,緩慢地將有機物成熟為石油和天然氣。這個過程通常需要數百萬年,給石油和天然氣沉積物充足的時間在板塊運動的背上環遊全球。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水輕得多,它們最終會強行到達地表。或者,裂谷、陸地之間的碰撞以及其他構造力可以將成熟的石油和天然氣從沉積盆地深處釋放出來,然後將這些有機流體捕獲在儲藏層中,然後才逸出到地球表面。我們稱這些儲藏層為油田和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