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李已經演變成一場蔓延的風暴,颶風強度的風從風暴眼向各個方向延伸超過100英里,目前正向北移動,遠離美國東海岸。
儘管李很早就升級為5級風暴,當時它還在加勒比海以東約300英里處,但此後有所減弱,截至週三下午已降至2級颶風。奧爾巴尼大學的大氣科學家克里斯汀·科博西耶羅表示,風速下降並非掉以輕心的理由。“這並不意味著風暴不那麼危險了,”她說。“它可能沒有達到最初的強度,但強風覆蓋的面積要大得多。因此,如果登陸,可能會有更多人受到影響。”
目前,李位於佛羅里達州海岸外數百英里處,預計將向北移動至週五。預報員預測它將在本週末登陸,可能在新英格蘭,但更有可能在加拿大東部沿海地區。然而,由於風暴的範圍,其影響可能會沿著海岸線的廣闊區域延伸。“這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點,”科博西耶羅說。“從新澤西州北部到加拿大沿海地區,東海岸的任何地方的人們都應該密切關注天氣預報。” 她補充說,這些地區的人們至少應該預計到強烈的裂流。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具有影響力的想法的未來故事。
作為參考,2012年颶風桑迪登陸時,熱帶風暴強度的風直徑延伸約1000英里,這是颶風破壞力的一個關鍵因素。李的熱帶風暴強度風目前橫跨近500英里,科學家們預計李不會像桑迪那樣走不尋常的軌跡,桑迪出人意料地向西急轉彎。“這不是桑迪,”科博西耶羅說。
但是颶風李是如何變得如此之大的呢?科博西耶羅說,有幾個因素促成了這一點。首先,颶風通常在向北移動時會變得更大。雖然這種增長可能是由與其他系統的相互作用引發的,但它也自然發生,因為科里奧利力,這是一種由地球自轉和大氣層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現象。科博西耶羅說,這種力在較高緯度地區更強。因此,當颶風向北移動時,它會吸入具有更強科里奧利力的空氣,導致風暴增大。
颶風李還經歷了科學家所稱的眼壁置換週期。熱帶風暴圍繞著一個被稱為“風暴眼”的平靜區域而形成,風暴眼周圍是一圈強雷暴,稱為眼壁。“眼壁是風速最快、降雨量最大的地方,”科博西耶羅說。
科學家們不太確定原因,但在強颶風中,第二個風暴環可以在眼壁周圍形成。“這個新的雷暴和強風環會吸收所有能量,並從內部原始眼壁中奪走能量,”科博西耶羅說。新的眼壁仍然在舊眼壁之外,導致風暴擴張。“這非常常見,並且當風暴最終登陸時可能會成為問題,因為那時它們會有一個非常大的風場,”她說。
眼壁置換隻是颶風李在大西洋上跋涉一週期間表現出的現象之一。李還經歷了快速增強,即當風暴的風速在24小時內至少增加35英里/小時時發生;李的最強陣風在上週末的某個時期內增加了約80英里/小時。但此後不久,這場風暴經歷了相反的現象,即快速減弱,科學家們對此知之甚少。氣象學家也一直對引導李沿著其旅程前進的力量感到困惑。
“這是一場非常有趣的暴風雨,”科博西耶羅說。“我認為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將是一場值得研究的偉大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