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的人為什麼會做不誠實的事

未能預料到道德決策會使男性和女性更有可能撒謊或作弊。

我們每天都受到誘惑的轟炸——在飲食上作弊,花錢而不是儲蓄工資,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從長遠來看,我們想成為正直的人,所以我們不應該做出誘人但不道德的短期決定,這可能會讓人感到疲憊。但是,如果僅僅是思考不誠實就能讓我們更容易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事呢?這種新穎的可能性來自於5月22日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上的一系列研究,這些研究表明,預料到誘惑會降低一個人做出不良行為的可能性。

在這組研究中,羅格斯大學組織行為學專家、首席研究員奧利弗·謝爾頓和芝加哥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共同作者阿耶萊特·菲什巴赫著手瞭解影響道德決策中自我控制的因素。哈佛商學院的行為科學家弗朗西斯卡·吉諾表示,研究結果表明“有可能找到一種遏制不誠實的解決方案”,她沒有參與這項工作。

謝爾頓和菲什巴赫設計了三個實驗,以調查人們在做出道德決策之前瞬間產生的想法。在每個實驗中,他們記錄了參與者在完成一項練習時的行為,參與者被給予了不同的提示組合,這些提示旨在啟用對過去誘惑或社會和道德正直的想法。“我們預測並發現,這種預警……有助於人們更好地準備主動應對即將到來的道德誘惑對其行為的影響,”謝爾頓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第一個實驗中,196名商學院學生被指定為歷史房屋的買家(房地產經紀人)或賣家,賣家被告知只賣給會保護房屋的買家,買家被告知隱瞞他們的客戶會拆除房屋的事實。在彼此互動之前,每組參與者中有一半被提示寫下他們感到想要“違反規則”的時候,另一半被提示寫下一個任意的中性主題,即備用計劃在談判中有所幫助的時候。由於買家是在互動中面臨道德衝突的群體,因此他們的行為是分析的物件。在買家中,67%的未被要求反思不道德行為的人為了達成交易而撒謊,而受到誘惑提醒的人的比例為45%。

在第二個實驗中,75名大學生被告知拋一枚標有“短”和“長”的硬幣,以確定他們必須校對短文還是長文。在練習之前,學生被分成兩組,並被給予與買方-賣方實驗中相同的寫作任務。這兩組進一步分成兩半,每組的一半被告知,在他們的人生階段,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生目標和個性是穩定的;另一半被告知,這些個人要素是可以改變的。透過向實驗新增這種變化,研究人員希望參與者思考他們在練習中的行為如何能夠預示他們的未來自我。  既思考了誘惑又被告知自己的特質是穩定的學生,對他們的拋硬幣結果是誠實的,而大多數剩餘的參與者為了少做工作而謊報了結果。顯然,提前思考有助於人們為誘惑做好準備,並使他們更誠實——前提是它與對道德正直的思考相結合。

在最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向161名線上參與者展示了六種工作場所情景,在這些情景中,員工可能會受到不道德行為的誘惑,例如偷竊辦公用品。參與者再次完成了前幾個實驗中使用的相同寫作任務之一,然後一次性(表明只會做出一個不道德的決定,因此該行為構成孤立事件)或在六個單獨的螢幕上(表明不道德行為將是重複發生的事件)看到了這六種情景。回憶起與誘惑作鬥爭並一次性考慮所有情景的參與者,比其他組的參與者更不願意支援不道德的工作場所行為。這個實驗的結果表明,與第二個實驗的結論相似——提前思考和思考道德正直可以使人們保持誠實。

在考慮這三個實驗的結果時,出現了一個明顯的模式:首先,回憶起以前的不當行為的人似乎不太可能重蹈覆轍;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練習使受試者能夠更好地“預料”誘惑。但這種效果並非絕對能防止不誠實。模式的第二部分是,即使人們預料到誘惑,如果他們認為自己的決定不會對其未來的正直、社會認可或自我形象產生影響,他們就不太可能抵制。模式的第一部分構成了對自我控制的新穎視角,而第二部分“與之前關於好人為什麼會做壞事的理論相符”,門多薩商學院的倫理學家安·滕布倫塞爾指出,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另一位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的行為心理學家安德烈亞·皮塔雷洛提出,這些實驗中道德決策背後的機制是,思考以前的不誠實“使道德標準更加突出,進而減少不誠實”。他指出,思考以前的不誠實可能會產生一種內疚感,促使人們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事,以彌補過去的不當行為。

那麼,好人為什麼會做壞事呢?這項新的研究表明,答案可能很簡單,就是缺乏對沖突和誘惑的預料。杜克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表示,研究結果與他和其他人關於看似誠實的人之所以不誠實“僅僅是因為一種‘一廂情願的盲目’,當我們不注意自己的想法時”的想法相符。

這個研究領域有一天可能會為更實際的干預措施鋪平道路,這些措施可以幫助確保做出道德決策。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必須完成一項寫作任務,以誘導影響他們行為的預料。不幸的是,這種方法耗時,因此不適用於日常生活。但它確實提供了一些教訓,可以應用於我們如何思考做出決策。因此,下次您面臨道德挑戰時,請停下來思考一下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以及想要成為的自己。正如沃倫·巴菲特所說,“建立聲譽需要20年,毀掉它只需要五分鐘。如果你考慮到這一點,你的做法就會有所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