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情緒化的快速判斷常常是錯誤的

在解讀人們的情緒時,仔細思考可能會有回報

Rafael Ricoy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對於某些事情,例如決定是否接受一份新工作,或者在國際象棋中吃掉對手的車,你最好深思熟慮。對於其他事情,例如判斷面試官或對手的情緒反應,傳統智慧認為第一直覺是最好的。但新的研究發現,仔細反思實際上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評估他人的感受。這些發現可以改善我們與老闆、配偶、朋友,尤其是陌生人的相處方式。

如果我們無法分辨他人的感受,我們就很難度過一天,甚至一次對話。然而,這種被稱為共情準確性的能力,卻難以進行內省。“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不會過多考慮我們所參與的確切過程,”加利福尼亞州拉文大學的心理學家克里斯汀·馬-凱拉姆斯說,“而且我們不一定知道我們有多準確。”

最近,馬-凱拉姆斯和哈佛大學的詹妮弗·勒納進行了四項研究,所有研究都發表於2016年。在一項實驗中,參與者想象自己為某個特定職位輔導一名員工。當被告知要幫助員工提高解讀他人情緒的能力時,大多數人建議“以直覺和本能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以分析和系統的方式”思考。當被告知要讓員工在這項任務中表現更差時,參與者給出了相反的建議。然而,後來的實驗表明,這種指導是錯誤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例如,在另一項實驗中,一個高管教育專案中的專業人士參加了一項“認知反思測試”,以衡量他們在多大程度上依賴直覺思維與系統思維。最善於反思的思考者在模擬面試中最準確地解讀了合作伙伴的情緒。系統思考者在猜測眼睛照片中表達的情緒方面也優於直覺思考者。

為了測試因果關係,研究人員要求另一組專業人士回憶起一次遵循直覺獲得回報的經歷,或者一次仔細推理獲得回報的經歷,以誘導一種或另一種思維模式。正如預測的那樣,當在隨後的模擬面試中判斷合作伙伴的情緒時,那些被引導進行仔細推理的個體更加準確。

那麼,為什麼我們珍視對他人的快速印象呢?“我們所有人似乎都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解讀他人,”馬-凱拉姆斯說,“所以我認為這看起來比實際情況容易得多。” 為了準確判斷一個人的情緒,我們需要考慮到背景、細微的表情、個人歷史以及我們自己的偏見。馬-凱拉姆斯和她的同事們現在正在研究直覺思維是否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提供好處,例如當你非常瞭解某人時。但是,當解讀他人,尤其是陌生人時,馬-凱拉姆斯建議我們“對我們的直覺保持真正的警惕,並在我們倉促下結論之前,更批判性和努力地思考這個人正在經歷什麼。” ——馬修·赫特森


表情符號:翻譯有誤?

蘋果、微軟、LG、谷歌和三星版本的“咧嘴笑,眼睛笑眯眯”的表情符號。 來源:Hannah Miller等人在第十屆網路和社會媒體國際AAAI會議論文集(2016年5月17日至20日,德國科隆)中發表的“‘欣喜若狂’還是‘準備戰鬥’:表情符號的不同解讀”。由AAAI出版社出版。

表情符號是一種通用語言,對嗎? 不一定。 作業系統以不同的方式顯示相同的鍵入字元,因此 Nexus 使用者看到的快樂笑容(左下)在他們使用 iPhone 的通訊物件看來卻是鬼臉(左上)。 然而,即使在同一平臺上,人們對錶情符號的解讀也存在差異:在 2016 年的一項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困惑現象很普遍,尤其是在圍繞“咧嘴笑,眼睛笑眯眯”(所有五個影像)的表情符號時。 當被要求在從非常負面到非常正面的 10 分制量表上對 Apple 版本的表情符號所表達的情緒進行評分時,受試者的評分分佈非常分散。 傳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平均差異幾乎為兩分。 ——維羅妮克·格林伍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