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不改變

我們如何在擁有良好意願的情況下失敗——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成功

需要多少治療師才能更換燈泡?請稍等。我們稍後將在本專欄中解答這個問題,該專欄探討了儘管我們有最好的意願,但做出改變是多麼困難。想想有多少人儘管有負面後果,仍然沉迷於自我挫敗的行為模式

  • 吸菸、肥胖和酗酒會導致慢性疾病和過早死亡。然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近對成年人進行的大規模調查發現,超過 20% 的美國成年人繼續吸菸,超過 30% 的人明顯超重,約 15% 的人酗酒。

  • 人們並不總是遵守醫療方案。研究表明,50% 到 65% 的患者不遵守醫囑,老年人住院治療中有 10% 是由於未遵循醫生的指示。保琳·文森特當時在凱斯西儲大學,在 1971 年的一項研究中調查了青光眼患者。大約 54% 的患者知道如果不按指示使用眼藥水就會失明,但仍然沒有充分遵守醫囑。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 尋求心理治療以解決給他們帶來嚴重痛苦的疾病的人們,常常因為不合作、經常缺席治療或完全退出治療而阻礙他們所尋求的幫助。一項研究發現,在社群心理健康中心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超過 70% 的人在第三次療程前就退出了治療!

  • 許多改變我們行為的嘗試都失敗了。例如,斯克蘭頓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諾克羅斯發現,在那些為了改變某些問題行為而做出新年決心的人中,只有 19% 的人在兩年後的隨訪中保持了改變。

  • 人們繼續沉迷於行為模式——例如嫉妒、依賴、嘮叨、憤怒、暴力和退縮——這些模式通常會對他們的重要關係造成破壞。

對於這些現象,一些更常見的解釋將責任歸咎於個人的性格特徵,例如固執、抗拒、成癮型人格和自我毀滅傾向。這種推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迴圈論證。人們從行為中推斷出解釋(例如,“他不改變是因為他固執”),然後使用這種行為來支援解釋(“他固執是因為他不改變”)。顯然,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人們為什麼不改變。這就是研究的用武之地。

對改變感到困惑
在《心理治療中的矛盾心理》(吉爾福德出版社,2006 年)一書中,圖森市的心理治療師大衛·E·恩格爾和我們中的一位(阿科維茨)認為,處理矛盾心理是核心。作者認為,想要改變但無法改變的人們受到兩種動力的拉扯:改變的動機和維持現狀的動機。多項研究表明,這些對立力量之間的平衡可以預測誰會改變,誰不會改變。是什麼阻礙了改變?對頁上的表格總結了一些關鍵因素。

幫助人們改變需要幫助他們想要改變——而不是透過建議、說服或社會壓力來勸誘他們。研究表明,這種“高度指導性”的方法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使患者越來越
可能抵制改變。例如,當時都在新墨西哥大學的威廉·R·米勒、R·蓋爾·貝內菲爾德和J·斯科特·託尼根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於酗酒者來說,指導性對抗療法比支援性療法導致一年後出現明顯更多的抵制和更差的結果。他們發現,治療師對抗客戶越多,客戶飲酒就越多。相比之下,更支援性的風格不太可能引起這種反應,也更可能成功。

一種這樣的方法是動機訪談,由米勒和威爾士卡迪夫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斯蒂芬·羅爾尼克共同開發。在這種方法中,治療師旨在透過
探索和解決客戶的矛盾心理來增強客戶對改變的內在動機。目標是幫助客戶(而不是治療師)成為改變的倡導者。換句話說,治療師將客戶對改變的抵制視為需要理解和欣賞的矛盾心理,而不是直接反對。

為了幫助解決矛盾心理,治療師透過多種方式提供幫助。這些方法包括使用支援性的治療風格,並強調客戶的陳述,這些陳述反映了個人行為和價值觀之間的衝突(“因此,對您來說重要的是
做一個好母親,但您的可卡因成癮會干擾這一點”)。這種差異會造成對現狀的不適感,並增強改變的動機
改變。此外,治療師會更多地關注客戶關於改變與不改變的談話,以幫助解決矛盾心理,並將天平向改變傾斜。一旦
這些不確定性得到解決,行為改變通常就會發生。

大量的研究表明,動機訪談和相關方法在幫助人們改變酒精和藥物成癮、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如藥物依從性和飲食),甚至焦慮問題方面是有效的。阿科維茨、劉易斯堡學院的布賴恩·伯克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瑪麗莎·門喬拉進行的一項定量回顧發現,動機訪談和相關程式的改善率為 51%,而照常治療或不治療的改善率為 37%。

除了作為一種療法之外,動機訪談中固有的思想也可以用來幫助我們自己或我們所愛的人改變。這些思想強調傾聽和理解對改變的猶豫,而不是反對它,並嘗試支援性地加強一個人內心想要改變的那一面。

那麼,更換燈泡到底需要多少治療師呢?現在您可能已經想出了答案:“只需要一個,但燈泡真的必須想要改變。” 我們希望這個專欄能夠開啟您對改變的思考,幫助您停止使您的努力短路,並闡明您可以做的事情。

(延伸閱讀)

  • 《心理治療中的矛盾心理:促進改變的意願》。大衛·E·恩格爾和哈爾·阿科維茨。吉爾福德出版社,2006 年。

  • 《動機訪談:為改變做好準備》。第二版。威廉·R·米勒和斯蒂芬·羅爾尼克。吉爾福德出版社,2002 年。

SA Mind Vol 18 Issue 3本文最初以“為什麼人們不改變?”為標題發表在SA Mind 第 18 卷第 3 期(),第 82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607-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