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代斯大學心理學教授莫里斯·赫森森 (Maurice Hershenson) 回答如下
“‘月亮錯覺’是最古老的已知心理現象之一;它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和埃及。它可能是仍然無法解釋的最古老的科學難題。”
“關於月亮錯覺有很多誤解。接受過物理科學訓練的人通常認為這種錯覺是真實的,認為月亮在地平線附近看起來很大,是因為大氣對光的折射。事實上,確實存在非常小的折射效應,但它不是造成這種錯覺的原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有幾種方法可以向您自己證明,從月球到達眼睛的光線與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保持不變。例如,如果您在不同高度拍攝月球的照片,您會發現月球的影像大小都相同。我的學生經常向我傳送‘巨大’的收穫月亮的照片,其中月亮看起來像天空中的一個小點。(在看似壯觀的日落照片中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這種錯覺對太陽也適用。)打破這種錯覺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您的手握成拳頭,並透過它觀看‘巨大’的地平線月亮。它會立即縮小尺寸。”
“顯然,這是一種心理效應。關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很多不同的理論(可能多達 10 種),來自認知心理學到神經生理學等各個領域。”
“我個人的觀點是,月亮錯覺與產生日常大小-距離感知的機制有關,這是一種基因決定的腦部過程,使我們能夠將落在視網膜上的平面圖像轉化為空間中運動的剛性物體的檢視。我認為月亮錯覺是當這種機制在不尋常的情況下執行時產生的結果。在正常的感知中,當剛性物體在深度(距離)上移動時,刺激我們眼睛的光影像的視角大小會增大或縮小。大腦會自動將這種變化刺激轉換回對深度位置正在變化的剛性物體的感知。”
“當月亮在地平線附近時,地面和地平線使月亮顯得相對較近。由於月亮在深度上的視位置在變化,而光刺激保持不變,因此大腦的大小-距離機制會改變其感知大小,並使月亮看起來非常大。”
“月亮錯覺的歷史和替代解釋的細節可以在我的書中找到:《月亮錯覺》,莫里斯·赫森森著(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Hillsdale,N.J.,198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