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會夢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為什麼有些人會夢遊? —卡洛斯·納瓦羅,透過電子郵件

西班牙托萊多國家截癱醫院神經學家安東尼奧·奧利維耶羅解釋道

睡眠障礙,如夢遊,發生在正常的生理系統在不適當的時間活躍時。我們尚不清楚為什麼大腦會在睡眠的某些階段向肌肉發出指令,但我們知道這些指令通常會被其他神經機制抑制。有時,由於遺傳或環境因素或身體不成熟,這種抑制可能是不完全的,並且通常在清醒時發生的行為會在睡眠中出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人們在睡眠時可以進行各種活動,從簡單地坐在床上到更復雜的行為,如打掃房屋或駕駛汽車。處於這種恍惚狀態的人很難被喚醒,如果被喚醒,他們常常會感到困惑,並且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夢遊最常發生在兒童時期,可能是因為兒童在睡眠的“深度睡眠”階段花費更多時間。身體活動只發生在深度睡眠的非快速眼動(NREM)週期,該週期先於REM睡眠的做夢狀態。

最近,我的團隊提出了一個可能的夢遊生理機制。在正常睡眠期間,化學信使γ-氨基丁酸(GABA)充當抑制劑,抑制大腦運動系統的活動。在兒童中,釋放這種神經遞質的神經元仍在發育,尚未完全建立連線網路以控制運動活動。因此,許多兒童的GABA含量不足,使得他們的運動神經元即使在睡眠期間也能夠指揮身體移動。在某些人中,這種抑制系統可能仍然不發達—或因環境因素而效力降低—夢遊可能會持續到成年期。

夢遊具有家族性,表明存在遺傳因素。例如,經常夢遊的人的同卵雙胞胎通常也具有這種夜間習慣。研究還表明,頻繁夢遊與睡眠不足、發燒、壓力和藥物攝入有關,尤其是鎮靜劑、催眠藥、抗精神病藥、興奮劑和抗組胺藥。

為了澄清夢遊的諸多謎團,我們需要更多地瞭解控制睡眠和覺醒狀態的大腦機制。未來的研究不僅要關注夢遊者睡眠時發生的事情,還要關注他們清醒時大腦的特徵。

當我們吃冷的東西時,為什麼會“凍結大腦”?-克里斯蒂娜·祖尼加,透過電子郵件

伊利湖骨科醫學院生理學教授兼獨立研究途徑主任馬克·A·W·安德魯斯回覆

這種常見的疼痛,也稱為冰淇淋頭痛,是由於快速食用或飲用非常冷的物質引起的。它被正式稱為蝶顎神經痛(光是名字就夠痛苦的!),是由於上顎或口腔頂部血管的快速冷卻和再加熱的直接結果。類似但無痛的血管反應會導致在寒冷的天氣外出後臉上出現“潮紅”。在這兩種情況下,低溫都會導致血管收縮,然後在再次變暖時經歷極度的反彈擴張。

在上顎中,這種擴張被附近的疼痛感受器感知,然後透過三叉神經(面部區域的主要神經之一)將訊號傳回大腦。這種神經也感知面部疼痛,因此當訊號傳導時,大腦將疼痛解釋為來自前額—這與心臟病發作中看到的“牽涉痛”現象相同。凍結大腦的疼痛可能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與它的表親偏頭痛的持續時間相比,這是非常短暫的。研究表明,與凍結大腦相關的相同血管機制和神經會導致偏頭痛的先兆(感覺障礙)和搏動性(搏動性疼痛)階段。有趣的是,在寒冷的天氣裡不可能讓自己患上冰淇淋頭痛—只有在溫暖的環境溫度下,狼吞虎嚥地吃香蕉船才會感到疼痛。

幸運的是,沒有必要戒掉冰淇淋。將舌頭用力抵住上顎可能會有所幫助,緩慢地吃冷食或在吞嚥前在嘴的前部加熱食物也可能有所幫助。

SA Mind 第 19 卷第 1 期這篇文章最初以“Ask the Brains”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19 卷第 1 期(),第 8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208-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