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答案,為什麼當我們在浴缸中浸泡時,人類手指和腳趾上的皮膚會像老梅乾一樣收縮。實驗室測試證實了一種理論,即起皺的手指可以改善我們對潮溼或浸沒物體的抓握力,其作用類似於汽車輪胎中的雨天胎面,可以排水。
人們通常認為起皺是水進入皮膚外層並使其膨脹的結果。但研究人員自 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就知道,當手指神經受損時,這種效應不會發生。這表明這種變化是身體自主神經系統的一種非自主反應——該系統也控制呼吸、心率和排汗。事實上,獨特的起皺是由皮膚下的血管收縮引起的。
2011 年,愛達荷州博伊西市 2AI 實驗室的進化神經生物學家馬克·張吉齊和他的同事提出,起皺作為一種主動過程,必然具有進化功能。該團隊還表明,起皺的模式似乎是為了最佳化提供排水網路,從而提高抓握力。但直到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起皺的手指實際上提供了優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最新的研究中,參與者用正常的手或在溫水中浸泡 30 分鐘後手指起皺的手,撿起潮溼或乾燥的物體,包括不同尺寸的彈珠。受試者用起皺的手指比用乾燥的手指更快地撿起溼彈珠,但起皺對於移動乾燥物體沒有影響。《結果》今天發表在《生物學快報》雜誌上。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該論文的合著者湯姆·斯穆爾德斯說:“我們已經表明,起皺的手指在潮溼條件下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它可能像汽車輪胎上的胎面一樣工作,這樣輪胎就能與路面有更多的接觸,並給你更好的抓地力。”
抓緊了
斯穆爾德斯補充說,起皺的手指可能幫助我們的祖先從潮溼的植被或溪流中採集食物。腳趾的類似效果可以幫助我們在雨中更好地站穩腳跟。
張吉齊說,研究結果提供了行為學證據,“起皺的手指就像雨天胎面”,這與他自己團隊的形態學發現一致。他補充說,接下來要做的是檢查其他動物是否也出現類似的起皺現象,因為這對它們也有相同的好處。“目前我們只知道我們和獼猴有這種現象。”
斯穆爾德斯說,鑑於起皺對於潮溼物體有優勢,但對於乾燥物體顯然沒有劣勢,因此尚不清楚為什麼我們的手指不是永久起皺的。但他有一些想法。“我們最初的想法是,這可能會降低我們指尖的敏感性,或者可能會增加因卡住物體而造成損傷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