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鳥類比烏龜壽命更長?

動物的關鍵指標可能是生命週期內消耗的總能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長壽研究中的傳統觀點曾經認為,生物的壽命大致與其體重和心率成正比——體型大、行動緩慢的大象比快速、體型小的老鼠活得更久。然而,新的研究呈現出一幅更加複雜的圖景。例如,蝙蝠和鳥類體型較小,但往往比許多體型較大的生物活得更久。此外,當科學家們觀察特定物種內部時,體型與壽命的相關性並不好,儘管快速生長通常與壽命縮短有關。在某種程度上,靜息代謝率確實相關,但對於動物來說,生命週期內消耗的總能量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標。這個領域的明確答案可能來得很慢,部分原因是研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典型的加拉帕戈斯象龜的壽命可能比一位科學家的職業生涯還要長。而且,不要屏住呼吸等待關於刺果松極端壽命的見解。

 

弗雷德·古特爾大眾科學的執行編輯,也是《物種的命運》(Bloomsbury出版社)的作者。古特爾曾任《新聞週刊》副主編。他的寫作和編輯作品為他贏得了美國雜誌編輯協會的眾多獎項和提名。他在《發現》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沙中的謎題》被美國科學促進會評為1998年最佳雜誌文章,他在《新聞週刊》上發表的關於俄羅斯接受世界核廢料計劃的文章《荒地》獲得了海外記者俱樂部頒發的環境寫作獎。

更多作者:弗雷德·古特爾
大眾科學雜誌第307卷第3期這篇文章最初以“哪種生物壽命最長?”為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307卷第3期(),第96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12-9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