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冠疫苗的普及如此緩慢

供應鏈中的瓶頸和複雜的預約登記系統正在減緩分發速度

Illustrated giant COVID-19 vaccine bottle standing surrounded by people waiting for vaccine.

很多人都在等待他們的新冠疫苗。

當美國以破紀錄的速度開發出新的冠狀病毒疫苗時,美國舉國歡慶。12月,輝瑞和BioNTech以及Moderna的候選疫苗迅速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緊急使用批准。但兩個月後,只有10%的美國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而其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種了所需的兩劑疫苗。許多人對緩慢的分發過程感到沮喪,並且對如何註冊接種疫苗感到困惑。到底是什麼讓這一切進展如此緩慢?

這個過程始於製造商生產疫苗,並將其儲存在每個可容納幾劑疫苗的專用玻璃小瓶中。這些小瓶從製造工廠本身(就輝瑞而言)或由麥克森公司代表聯邦政府運營的分銷中心(就Moderna而言)運出。當每批疫苗準備好後,分銷商會通知聯邦政府,以便官員知道有多少劑疫苗可供運輸,並可以按州、地區甚至單個城市在全國範圍內分配疫苗。每個管轄區都決定如何分發疫苗,並通知各個醫療保健提供者他們可以期望收到多少疫苗以及何時收到。然後,該管轄區可以向聯邦系統提交其分發訂單,該系統將資訊傳遞給輝瑞或麥克森,以便公司知道將疫苗運往何處。一旦當地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包括藥房、醫院和療養院)收到他們的小瓶,他們就可以管理劑量、記錄免疫接種並將此資訊提交給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這條鏈中的任何延遲都會減慢分發速度。“這裡面有很多事情可能會出錯,這就像墨菲定律:如果某件事可能出錯,它通常就會出錯,”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生物製造培訓和教育中心行業專案和研究主管詹妮弗·潘科博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需求旺盛的供應

一個主要的潛在瓶頸發生在過程的開始:簡單地缺乏足夠的成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僅批准了兩種疫苗用於緊急使用,這兩種疫苗都依賴於信使RNA(mRNA)技術。“這種疫苗相當新;設計非常前沿,”潘科博指出。儘管研究人員已經小規模地製造了mRNA疫苗,但現在公司必須為全球疫苗接種活動生產足夠多的疫苗。“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如此大規模的生產,”潘科博說。這使得公司爭先恐後地獲取所需的材料,包括質粒(用於生產所需mRNA的遺傳模板)以及mRNA構建模組(如核苷酸和酶)。“所有這些製造疫苗所必需的成分都不一定能以我們現在需要的規模獲得,”她說。

奧本大學哈伯特商學院供應鏈管理系主任格倫·裡奇說,關鍵裝置也供不應求。“我們看到小瓶和注射器以及那些實際上將產品從儲存容器轉移到人體內的東西的生產都存在問題,”他解釋說。裡奇補充說,這將是一個持續的擔憂,因為公司正試圖製造數億劑疫苗,這將是美國人口達到群體免疫所必需的。“我們看到公司正在加快步伐生產這些東西,但隨著我們擴大到更大的人口,我們將需要越來越多的東西,”他說。

加快速度的一種方法是開始生產不同型別的疫苗,並且幾種新的候選疫苗已經顯示出令人鼓舞的結果。由於這些疫苗依賴於mRNA以外的機制,因此它們可能不會像mRNA疫苗那樣存在許多供應鏈問題。強生公司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申請其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該疫苗只需要單劑注射,並且比基於mRNA的疫苗具有更寬鬆的冷藏要求。

接種疫苗

除了公司生產疫苗的速度限制外,疾控中心的公開資料顯示,運送的劑量數量與實際接種的數量之間存在持續的滯後。但是,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朱莉·斯旺指出,接種劑量的記錄趕上進度需要時間。“如果你考慮‘運輸兩天,分發三天,再花兩天記錄’,那麼聯邦政府說這已經分發和你可以真正期望看到[已接種劑量]數量相應變化之間很容易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她說。儘管疫苗必須作為“冷鏈”過程的一部分進行運輸,該過程需要專門的包裝、乾冰和及時交付,但斯旺認為,運輸不是問題。“這不是說你可以用飛機而不是開車運輸疫苗,然後這個差距就會消失,”她說。相反,斯旺指出了流程的下一步中的效率低下:讓最脆弱的人實際到達可以接種疫苗的地方。

各州正在自行協調疫苗的實際接種。“我們有 50 個州和 50 個不同的計劃。我們沒有關於如何最佳地完成此操作的單一協調政策,因此這取決於各州,”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球健康副教授克里斯托弗·吉爾說。例如,他所在的馬薩諸塞州有一個仔細的分層優先計劃,但實施起來一直很困難,因為這樣做需要組織引入具有適當優先狀態的合適人數。“系統開始備份,”吉爾說,“因為你找不到應該屬於這些類別的人,因此沒有人獲得訪問許可權,或者每天結束時沒有使用劑量。”

儘管如此,許多專家一致認為,取消優先排名並不是答案。這樣做肯定會加快疫苗接種率,但也會冒著使整個推廣過程不那麼公平和高效的風險。“即使現在,目標也不是‘儘可能多地給人們接種’,”斯旺說,他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接受者傳播疾病或發展為重症的風險較低。“你可以非常高效、非常迅速地分發疫苗,但並不能阻止最多的死亡或住院。”

相反,可以透過使用更好的預約工具來改進分發過程的最後一步。“在許多州,他們在排隊讓人們接種疫苗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裡奇說。“他們真的應該做某種預約系統。”其他專家也同意。“想象一下,”斯旺建議,“與其讓成千上萬的人打電話四處尋找疫苗,不如每個州都有一個候補名單,你可以在那裡填寫一些你的資訊——‘我 65 歲’,‘我患有糖尿病’,‘我在教室裡教書’,無論這些是什麼——並且每次有一批新的疫苗運出時,都會根據他們的優先順序首先向候補名單上的人宣佈。”

在沒有此類工具的情況下,斯旺告誡人們要緩和他們對何時真正接種疫苗的期望。“我說夏天將是沒有其他[優先群體]特徵的人可能獲得疫苗的最早時間,”她說。“把它記在心裡,這樣你就可以在精神上做好準備。”裡奇對隨著疫苗接種過程的繼續,分銷瓶頸緩解的可能性更加樂觀。“很高興認為每天情況都會好轉一點,”他說。“每天,都會有更多的人接種疫苗。”

在此處閱讀更多關於《大眾科學》冠狀病毒爆發的資訊此處。並在此處閱讀我們國際雜誌網路的報道此處

Sophie Bushwick is tech editor at 大眾科學. She runs the daily technology news coverage for the website, writes about everything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jumping robots for both digital and print publication, records YouTube and TikTok videos and hosts the podcast Tech, Quickly. Bushwick also makes frequent appearances on radio shows such as Science Friday and television networks, including CBS, MSNBC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She has more than a decade of experience a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City and previously worked at outlets such as Popular Science,Discover and Gizmodo. Follow Bushwick on X (formerly Twitter) @sophiebushwick

More by Sophie Bushwi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