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記得自己還是嬰兒的時候?

年輕大腦的快速生長可能是以嬰兒記憶為代價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人們很容易回憶起幾十年前的事件——生日、高中畢業典禮、拜訪祖母——但誰能記得自己還是嬰兒的時候呢?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找出“嬰兒期失憶症”的原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將其歸咎於早期性經歷的壓抑,但這種觀點已被否定。最近,研究人員將其歸因於兒童缺乏自我認知、語言或其他編碼記憶所需的心理裝置。

神經科學家保羅·弗蘭克蘭德和希娜·喬斯林都在多倫多病童醫院工作,他們也不認為語言學或自我意識能提供很好的解釋。碰巧的是,人類並不是唯一經歷嬰兒期失憶症的動物。小鼠和猴子也會忘記他們的早期童年。為了解釋這些相似之處,弗蘭克蘭德和喬斯林提出了另一種理論:年輕大腦中大量新神經元的快速誕生阻礙了對舊記憶的訪問。

在一項新的實驗中,科學家們操縱了幼鼠和成年鼠海馬神經元的生長速度。海馬體是大腦中記錄自傳體事件的區域。神經元生長減緩的幼鼠具有更好的長期記憶。相反,神經元形成速度加快的年長小鼠則出現記憶喪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這些於五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結果,弗蘭克蘭德和喬斯林認為,幼兒時期的神經元快速生長會擾亂大腦中儲存舊記憶的迴路,使它們無法訪問。幼兒的前額葉皮層(大腦中另一個編碼記憶的區域)也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嬰兒期失憶症可能是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神經發生減緩,海馬體在記憶形成和保留之間取得平衡。當然,我們仍然會忘記很多事情,但這可能是一件好事。弗蘭克蘭德說:“生活中可悲的事實是,我們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很平庸。” “我們的想法是,為了健康的成人記憶功能,你不僅需要能夠記住事情,還需要清除不重要的記憶。” 就像所有的睡覺、哭鬧和爬行。誰需要記住那些呢?

Annie Sneed 是一位科學記者,曾為《紐約時報》、《連線》、美國公共廣播電臺和《快公司》撰稿。

更多作者:Annie Sneed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11 Issue 2本文最初以“嬰兒為什麼會忘記”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311卷第2期(),第28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814-28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