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州正遭受大氣河流的猛烈襲擊

加州遭受了由被稱為大氣河流的巨大水汽流引發的連續風暴襲擊,而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只會加劇

Aerial view of floodwaters drowning crops and cars.

在航拍圖中,2023年1月9日,在加利福尼亞州溫莎,汽車被暴雨後的洪水淹沒。舊金山灣區遭受了強烈的“大氣河流”事件的襲擊,帶來了大風和洪水。

加州正遭受國家氣象局稱為“似乎永無止境的”強風暴系統侵襲,這些風暴系統從去年12月下旬開始,至今仍在持續。這些風暴被稱為大氣河流,它們是長而窄的異常潮溼的氣流,橫跨海洋,能夠在登陸時傾瀉大量的雨水或雪。雖然這些風暴帶來了西部地區的大部分降水,但它們也造成了該地區大部分的洪水,相關的經濟損失高達每年10億美元。

今年冬天的這場風暴已在加州造成十幾人死亡,並導致數萬人接到疏散命令和警報。2022年12月31日,舊金山市中心降雨量達到5.5英寸,舊金山南部市的101號公路所有六條車道都被淹沒。1月8日,暴雨和每小時70英里的狂風導致該州首府薩克拉門託超過34.5萬人斷電。

預計未來幾天將有更多的大氣河流,加劇了人們對加州各地發生山洪暴發的擔憂,以及對災難性的泥石流和碎屑流的擔憂,這些泥石流和碎屑流是在最近的野火在該州周圍造成的21處燒傷疤痕形成的。州長加文·紐森於1月4日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白宮於1月8日釋出了加州總統緊急狀態宣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的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更多地瞭解這些風暴襲擊加州的原因,以及它們潛在的危險和好處,《大眾科學》採訪了極端天氣專家卡特琳娜·岡薩雷斯,她曾在斯坦福大學研究生期間研究過大氣河流,現在是明尼蘇達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以下是訪談的編輯後的文字記錄。]

天氣預報員沒有預料到加州會出現如此潮溼的冬天。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經常嘗試使用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太平洋中的大型氣候模式——作為預測的替代指標。簡單的說法是,厄爾尼諾是潮溼的,而拉尼娜是乾燥的。這是拉尼娜的第三年,並且前兩年的冬季都不太潮溼,因此人們的預期也由此而來。

為什麼今年的預測沒有實現?

簡單的說法不一定正確。加州北部正處於乾溼模式的邊緣。這有點像碰運氣;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可能會根據沿海地區發生的其他情況,將天平向潮溼或乾燥傾斜。

是什麼原因導致加州出現這些強烈的風暴?它們是否異常?

大氣中正在發生各種混亂,但有時它會在某種配置中停留一段時間——因此風暴路徑被卡住了。風暴路徑是像噴射氣流一樣的氣流,它將水汽河流從西向東輸送。拉尼娜可能會將風暴路徑更多地推向加州北部,並且現在更有利於大氣河流在該海岸部分登陸。

大氣河流接踵而至,它們非常強烈且非常潮溼。這種匯合是問題的核心。出現如此多的風暴並且它們如此潮溼是不尋常的。

山脈通常會從大氣河流中擠出水分。但是,上週加州風暴的大部分水分到達了明尼蘇達州,降下了1.5英尺的雪。系統中有很多水分;水分如此之多是不正常的。

這一系列大氣河流的影響是什麼?

第一場風暴使土壤飽和——它像海綿一樣浸透了,吸收了所有可以吸收的水——任何多餘的水都會徑流。河流、小溪和水庫也更滿了,因此我們可能會發生洪水。

一線希望是積雪。現在是1月份,天氣寒冷,山裡大多在下雪,增加了積雪量。有幾英尺的新雪。如果是三月份,天氣會更暖和,我們會看到雨落在雪上。這會導致積雪融化,減少我們的儲水量並引發洪水。

加州已經乾旱三年了。它結束了嗎?

我們仍然處於乾旱狀態。積雪和水庫狀況良好,因此就地表蓄水而言,我們做得很好。但是,含水層仍然枯竭。地下水必須得到補充,這需要很長時間。我們不能依賴大氣河流來拯救我們。加州有極端潮溼和乾燥的情況——這是我們目前的現實和未來。我們應該做好準備。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大氣河流?加州如何做好準備?

隨著氣候變化,大氣河流變得更加強烈,因為它們攜帶了更多的水分。長期以來,我認為我們應該專注於更多科學研究以改進預測。但是我們需要適應我們已經開始的氣候變化。我們無法透過預測來擺脫更大的大氣河流。

我們必須對綠色基礎設施進行鉅額投資,綠色基礎設施利用自然來吸收徑流——例如洪泛區、公園和雨水花園。我們的基礎設施是為 20 世紀不存在的氣候而建造的。更強烈的日子即將到來,這些風暴只是一個預演。

Robin Meadows is an independent science journalist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She covers water, climate resilien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Her work has also appeared in bioGraphic,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High Country News, KneeDeep Times and elsewhere.

More by Robin Meado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