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美味的食物、色彩鮮豔的腳踏車和高薪是谷歌園區(Googleplex)——谷歌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著名總部——的眾所周知的標誌。但正是這家公司的宏偉目標吸引了心臟病專家傑西卡·梅加,讓她暫停了在哈佛醫學院蒸蒸日上的學術生涯,轉而擔任該公司生命科學團隊的首席醫療官。這項事業的雄心壯志吸引了她,該團隊很快將被併入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在谷歌資料分析和工程專業知識的培育下,生物學團隊有望創造出微型電子裝置,並利用這些裝置和其他手段來收集和分析 更多的健康資料,比今天更持續不斷。
“我發現最吸引人的是,那些擁有強大技術背景的人——硬體和軟體工程師——與像我這樣的人坐在一起,”梅加說。“這種影響感覺非常、非常巨大。”
梅加在三月份決定加入谷歌,是頂尖科學家和醫生紛紛加入這項事業並在此過程中開創一種新型職業道路的一系列公告之一。儘管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等領域的學術研究人員已經領導了創新的谷歌專案(例如網際網路連線眼鏡 Glass),但隨著矽谷將其觸角擴充套件到醫療保健領域,谷歌和其他科技公司越來越多地招聘生命科學家。“我感覺我們會看到更多對領軍人物的招募,”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斯克裡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所長埃裡克·託波爾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九月份,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托馬斯·因塞爾宣佈,他將 很快加入谷歌的生命科學公司 ,以幫助開發將技術應用於精神健康的方法。去年,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衰老研究領域的領導者、分子生物學家辛西婭·凱尼恩加入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谷歌支援的生物科技公司 Calico。
斯坦福大學心臟病專家伊萬·阿什利表示,斯坦福大學位於矽谷中心地帶,學術資料科學家不斷受到校園外等待他們的公司的誘惑。“他們不斷被挖走,”他說。“我們正在與谷歌和其他科技公司競爭,通常他們可以支付比斯坦福大學高得多的薪酬。”
但金錢並不是唯一的誘惑。託波爾說,矽谷提供了強大的技術資源,這些資源在學術界很難獲得,而且還提供了追求在學術界難以實現的目標的機會,因為在學術界,科學家通常不會因為追求實際應用而獲得獎勵。“資源比你透過學術界獲得的資源呈指數級增長。而且衡量標準也不同:不是發表論文,而是‘把事情做好’,”他說。
2012 年,當電氣工程師布萊恩·奧的斯離開他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終身職位加入谷歌時,“把事情做好”是他首先考慮的事情。他去那裡是為了研究一種用於糖尿病患者的“智慧”隱形眼鏡,它可以測量眼淚中的葡萄糖水平。當專案開始時,它面臨兩個大問題:首先,製造功能性無線葡萄糖感測器所需的電子裝置是否可以嵌入到可穿戴隱形眼鏡中?其次,它是否會提供相關的葡萄糖水平測量值?奧的斯說,回答這些未知數的動力和手段是一個強大的激勵因素。他回憶說,當時他想:“如果我帶著這些問題加入谷歌生命科學,我將擁有充分的條件和資源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該專案取得了成功;製藥巨頭諾華公司去年獲得了隱形眼鏡技術的許可,而奧的斯現在是谷歌生命科學團隊硬體和醫療裝置開發的總監。“從基礎的第一原理到願景的執行,一路走來,這是最初的吸引力,也是一直讓我留在這裡的原因,”他說。
蘋果也加入了醫療保健領域。 三月份,它推出了 ResearchKit,這是一個框架,研究人員可以透過該框架編寫應用程式,從患者的手機中收集資料。四月份,IBM 推出了 IBM Watson Health 和 Watson Health Cloud,這些服務使用該公司的認知計算技術來處理來自不同來源的大量健康資料。該服務可以透過流式傳輸來自個人電子裝置的資料來幫助醫生管理患者的健康,或者使製藥公司能夠透過雲計算更有效地管理臨床試驗。與此同時,英特爾正在開發雲計算服務,以提供更個性化的癌症護理;Facebook、微軟和亞馬遜也都在參與其中。
但谷歌的做法使其與眾不同:該公司在潛在的健康應用上投入了更多資源,並且比其他公司探索了更多方向。觀察人士估計,谷歌每年在生命科學研究上投入超過 10 億美元,儘管該公司表示,它不會以這種方式細分其支出。
谷歌的生命科學團隊正在進行一系列專案,這些專案涉及開發監測健康的新方法。除了智慧隱形眼鏡專案外,還有基線研究(Baseline Study),該研究旨在收集大量關於人的資料,以便更好地量化健康和疾病,目標是更早和更有效的預防性護理。該公司還資助了與學術界的大量外部合作。例如,谷歌基因組學(Google Genomics)正在研究雲計算在基因組學中的應用,而 Calico 已與公司和學術機構簽署了大量合作協議。
“他們正在以生物技術公司通常不會的方式與學術界接觸,”加利福尼亞州諾瓦託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家朱迪思·坎皮西說。這使科學家能夠與谷歌合作,而不是完全加入谷歌。
“對於一些學者來說,加入一家科技公司將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機會,”馬薩諸塞州劍橋市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的醫生史蒂文·海曼說。但對於那些有興趣降低風險的人來說,“這不是一個可能的目的地”,他說。“畢竟,隨著這些公司探索一個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領域,谷歌、蘋果和微軟等公司的生命科學目標很可能在短期內發生變化。”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5 年 10 月 21 日 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