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論文對科學現狀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說法:無法重複的研究比可重複的研究被引用的次數更多。換句話說,根據科學進展的報告,糟糕的科學似乎比好的科學更受關注。
這篇論文是對心理學“可重複性危機”報告的跟進,其中大量學術論文提出的結果,其他研究人員無法重現——以及問題不僅限於心理學的說法。這很重要,原因有幾個。如果很大一部分科學未能達到可重複性的標準,那麼這項工作將無法為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結果無法重複可能會延誤科學在新藥和技術開發中的應用。它還可能損害公眾信任,使美國人更難接種疫苗或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而花在無效科學上的錢就是浪費:一項研究表明,僅在美國,不可重複的醫學研究成本每年就高達 280 億美元。
在這項新研究中,作者追蹤了心理學期刊、經濟學期刊以及科學和自然雜誌中記錄在案的重複失敗的論文。結果令人不安:即使在關於可重複性失敗的新聞釋出後,無法重複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也高於平均水平,並且只有 12% 的曝光後引用承認了失敗。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結果與2018 年的一項研究的結果相似。對 Twitter 上 126,000 個謠言級聯的分析表明,虛假新聞比經過驗證的真實宣告傳播得更快,覆蓋面更廣。它還發現,機器人傳播真實和虛假新聞的比例相同:是人,而不是機器人,應對線上虛假資訊的過度傳播負責。
對這些發現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涉及一把雙刃劍。學者們推崇新穎性:新發現、新成果、“前沿”和“顛覆性”研究。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有道理的。如果科學是一個發現的過程,那麼提供新穎和令人驚訝的東西的論文,比那些加強現有知識基礎或適度擴充套件其適用範圍的論文,更有可能代表可能的重大進步。此外,學者和普通民眾都認為驚喜比可預測的、正常的和日常的更有趣(當然也更有趣)。沒有哪個編輯希望成為拒絕一篇後來成為諾貝爾獎基礎的論文的人。問題在於,令人驚訝的結果之所以令人驚訝,是因為它們與經驗至今引導我們相信的東西背道而馳,這意味著它們很可能存在錯誤。
引文研究的作者推測,審稿人和編輯對“炫耀”或引人注目的論文應用的標準低於那些逐步推進該領域的論文,並且高度有趣的論文會吸引更多的關注、討論和引用。換句話說,存在一種偏愛新穎性的偏見。Twitter 研究的作者也指出新穎性是罪魁禍首:他們發現,在網上迅速傳播的虛假新聞明顯比真實新聞更不尋常。
新穎的主張有可能非常寶貴。如果某事讓我們感到驚訝,則表明我們可能可以從中學習。這裡的關鍵詞是“可能”,因為這個前提假設令人驚訝的事情至少部分是真實的。但有時事情既令人驚訝又是錯誤的。所有這些都表明,研究人員、審稿人和編輯應採取措施糾正他們對新穎性的偏見,並且已經提出了建議,說明如何做到這一點。
還有另一個問題。正如引文研究的作者所指出的,許多重複研究都集中在引人注目的論文上,這些論文受到了很多關注。但這些論文比一般論文更可能無法經受進一步的審查。針對引人注目、備受矚目的論文的評論,將無法反映整體科學狀況——這是代表性規範的失敗。在我曾在其他地方討論過的一個案例中,一篇指出可重複性問題的論文未能揭示研究人員自己的方法,但該論文——是的——被高度引用。因此,科學家必須小心,在他們尋求標記無法重複的論文時,他們不會創造出華而不實但又站不住腳的主張。
